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与健康》 > 2011年第1期
编号:11988258
以味为核心的中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月1日 《食品与健康》 2011年第1期
     西方人吃营养,所以西餐有半生不熟的牛排;中国人吃味道,所以有八大菜系,满汉全席。味道是个既玄又实的东西,玄起来谁也说不清楚;实起来,黄帝和蚩尤可以为争盐而战,外国人曾经为夺香料而火拼。说得俗一点,猫儿、狗儿是靠撒废水的气味来维护其领地的,而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也有自己的气味。余家百岁老母有名言曰:“一窝子皮猴不嫌臊也。”气味是和环境、土壤、地理、气候、历史乃至民俗密不可分的,因此,气味亦是一种要靠感觉体悟,甚至无法记录的文化。所以,即使闭上眼睛,人人都可以感觉出妈妈的味道、家庭的味道、祖国的味道,人人也都会区别“这是那个味儿”或者“这不是那个味儿”。

    中华民族是以粒食为主的民族,所以有饭(谷物)还要有菜,所以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在五菜“葵、藿、葱、韭、薤”中就强调了调味,再加上若干酱料“气味而合之”。不论是要做好菜、吃或品好菜,不论是中餐名菜或是点心,第一步就是认识食材,第二步则是认识酱料,接下来才谈做法、讲火候、看刀工,最后才是找秘方。台湾的朱振藩先生说:“食材是食物的骨干,酱料是食物的精髓。”

    在人类的各种审美活动中,品味,是一种最基本、最普遍的审美活动。即使一个初生的婴儿,也会对味的好恶做出反应。但是,如果我们问一下,什么叫做美味,也许有人就答不上来,即使答上来了,也是其说不一。究其原因,一是美味是否存在客观标准,二是这个标准是什么,是否合理。

    人类通过味觉和嗅觉器官对食物的刺激产生反应,这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这个过程所产生的愉悦感,一方面来自人对饮食的本能要求和这种要求满足后的快感;另一方面则受到后天生活环境、习惯、文化、经验等影响,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有人嗜咸,有人喜甜,有人宜酸,有人爱辣,可以说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而根据中国古代的饮食理论,气味是要“合而服之”,才能“补精益气”的。所谓“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说的是五味必须要合,不合或太过都会有损人体健康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68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