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与健康》 > 2012年第6期
编号:12226299
辣妹子辣(上)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1日 《食品与健康》 2012年第6期
     “辣妹子辣,辣妹子辣,辣妹子生来不怕辣……”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这里说的辣妹子不怕辣,当然指的是人文,但也指的是一方的饮食习惯或者是餐饮文化特征。

    我们在讲食文化时,不少人搞不清饮食文化与餐饮文化、烹饪文化的区别。

    饮食文化是一个大范畴,而餐饮文化与烹饪文化只是其中的子范畴。《中国烹饪文化大典》的定义为:“饮食文化是指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也就是说,饮食文化涵盖了人类(或一个民族)在什么条件下吃、吃什么、怎样吃、吃了以后怎样等所有的食事象、食行为。因此,我们明白了,饮食文化与烹饪文化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包容食物享用者行为与事项的“消费文化”。如果作为商品消费(包括加工与管理服务),那就是餐饮文化;而后者是以食物加工者的行为与事象为主体的“加工文化”。前者的特征是“食生活”,后者的特征是“食生产”,合在一起方是普遍广泛意义的“食文化”。而无论是“食生产”或者是“食生活”,都离不开“辣”。
, http://www.100md.com
    我们都喜欢中餐,而且都知道中餐的特点是“以养生为目的,以味为核心”的。味觉在西方文化看来是低级的、原始的,不像视觉那样高雅。但也有西方的美学家注意到了“味觉的意义与有意义的味觉”。美国哲学家戴维·普拉尔认为,“一杯咖啡所提供的不只是营养、温暖和有益的咖啡因刺激,而且还有一种审美满足的方式”。同样,辣在中餐中不仅是一种味道刺激,也是一方餐饮文化和烹饪文化的独特审美方式。

    辣是一个大的概念。致辣的食材很多,有辣椒、姜、葱、蒜、咖喱、花椒等等,各个地方不同的菜系也有不同的辣法,比如,民谚说“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陕西人怕不辣”等,而近期热播的电视剧《林师傅在首尔》又着实让川菜火了一把。

    辣味的主角是辣椒。辣椒别名海椒、辣子、辣角、番椒,是原产于南美洲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茄科草本植物。原为香辛料,近年来由于不带辣味的甜椒普及,才成为蔬菜。

    一般认为辣椒传入中国较晚,因为《本草纲目》中尚无辣椒的记载。明代文学家高濂的《遵生八笺》载:“番椒,丛生,白花,子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子种。”此书成于1591年,时为万历年间。清代陈淏子的《花镜》说:“番椒,一名海疯藤,俗名辣茄。本高一、二尺,丛生白花,秋深结子,俨如秃笔头倒垂,初绿后朱红,悬挂可观。其味最辣,人多采用。研极细,冬月以取代胡椒。收子待来春再种。”此书出版于1688年,时为康熙年间。
, 百拇医药
    记载辣椒为外来之书,还有汤显祖的《牡丹亭》,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刘若愚的《明宫史》,汪灏、张少逸等的《广群芳谱》,蒲松龄的《农桑经》,朱彝尊的《食宪鸿秘》等。辣椒的传入,一是经陆上的丝绸之路传入四川、陕西,故有蜀椒、秦椒之称;一是经海路传入广东,故有番椒之称。

    食文化学者熊四智先生认为,还有一种可能是本土生长的辣椒。他说:“我还没有足够材料说明本土自生的辣椒状况,但是我见过、吃过,因此一直怀疑辣椒全是外来之说。这种辣椒个头极小,仅如小拇指般大,却极辣。1960年我在广州参加演出,住在军区招待所,在早餐的下饭菜中,每桌都上了一盘。不知其厉害的我们,箸夹其椒进嘴,被辣得张嘴直吹气,简直像原子弹在嘴里爆炸了。以后,在海南、云南、广西吃这种小辣椒时,就小心翼翼了,再没敢(将)整个辣椒放进嘴。云南人称这种辣椒为‘涮涮辣’、‘涮辣子’,将其放进汤锅(只需)涮一涮,一锅汤就成(辣)了,涮辣子(用完)还可以挂起来再用。听说有的地方称之为‘树辣椒’。若生长在树上,那就不是草本而是木本了。可惜至今未见过这种辣椒生长状况。”依老夫愚见,此种小辣椒就不算“辣妹子”,用天津话说,可称“辣爷”了。
, 百拇医药
    据资料说,人的舌头和胃肠往往对过辣的食物会产生极端反应,而目前最辣的食品莫过于红辣椒和咖喱饭了(该作者可能还没接触过“涮涮辣”)。因为这些食品中都含有“辣椒素”(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晶状化合物)。尽管辣椒素不会直接引起化学烧灼或对细胞组织产生直接伤害,但它对人体神经系统的刺激影响却很强大。2005年,极端食品专家布莱尔·拉扎尔曾从几吨胡椒粉中提炼出500克的纯辣椒素,造出一碗超级麻辣的“调味剂”。目前有记载的人体可以承受的纯辣椒素极限是0.1克,5克纯辣椒素是人体能承受的理论极限。

    辣如此厉害,但是还有不少人嗜辣,而且嗜辣成风形成“嗜辣带”。世界上古巴、委内瑞拉、墨西哥、美国、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朝鲜、意大利、西班牙、埃及、尼日利亚和中国都属于“辣带”中的国家。我国也有一个“辣带”,贵州、湖南、江西、四川、重庆、云南、陕西等省市均在“辣带”之内。怕不辣的陕西人,被辣出了激情;辣不怕的湖南人,被辣出了烈性;不怕辣的四川人和重庆人,被辣出了韵味。同样是吃辣椒,由于地域、历史、民俗的差异,显示了不同的风情。
, 百拇医药
    陕西有“八怪”,其中之一就是“辣子是个菜”。生活在黄土高原的陕西人,被辣出了高亢、豪放、激越的民歌和直率、博大的民风。

    不怕辣的四川人和重庆人,之所以说被辣出了韵味,是将辣椒弄出了那么多的名堂:制成辣椒油,制成泡辣椒,制成豆瓣酱。用辣椒与其他调味品巧妙结合制成红油味型、麻辣味型、煳辣味型、陈皮味型、鱼香味型、怪味型、家常味型,使辣椒达到了辣而不燥,辣得有层次,辣得适口,辣得舒服,辣得随心所欲,所以称辣出了独特的川菜韵味。

    川菜的成熟比较早,到宋至明时,风格就更加突出。据《成都通览》记载,清末时四川首府成都的各种菜肴和风味小吃,就已经有1328种。据统计,目前川菜已有近五千种,可见川菜的影响之大。目前,川菜馆已遍及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因此有“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的美称。

    川菜系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条件。

    其一是物产丰富。四川自古便有天府之国的美称,沃野千里,江河纵横,六畜兴旺,菜圃常青。因之,川菜在很早便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东晋的常璩在《华阳国志·蜀志》中就指出:“巴蜀之人的饮食尚滋味、好辛香。”
, 百拇医药
    其二是善于吸收宫廷菜、官府菜、民族菜等各方面的特点,融为己有。秦汉时中原人移民入蜀,三国两晋等朝派内地人治蜀等,都把各地名馔佳肴带入四川。川菜广采博收,充实自己。比如,原来的“辛香”味只是用姜、花椒、食茱等做原料调制的。自从辣椒由南美洲传入我国后,调出“百辣”之味,如咸鲜微辣的家常味型;咸甜酸辣的鱼香味型;咸甜辣香,回味微甜的红油味型;醇酸微辣,咸鲜味浓的酸辣味型;香辣咸香,风味略甜的煳辣味型;陈皮芳香,麻辣味厚的陈皮味型;椒麻香辛,味咸而鲜的椒麻味型;香麻而咸的椒盐味型;酱香浓郁,甜咸兼鲜的酱香味型;以数种香料烧煮烹制的五香味型;纯甜而香的甜香味型;醇香咸鲜的香糟味型;咸鲜醇浓,独具芳香的烟香味型;咸鲜清香的咸鲜味型;酸甜咸鲜的荔枝味型;甜酸味浓,回味咸鲜的糖醋味型;姜味醇厚,咸鲜微辣的姜汁味型;蒜香味浓,咸鲜微辣的蒜泥味型;芝麻酱香,咸鲜醇正的麻酱味型;咸甜并重,兼有鲜香的咸甜味型。

    麻辣味型是最典型的川味。其麻辣味厚,咸鲜而香,广泛用于冷热菜式。主要由辣椒、花椒、川盐、味精调制而成。花椒和辣椒的运用,因菜而异,有的还要略加白糖或醪糟、豆豉、五香粉、香油等。
, 百拇医药
    由于川菜调味变化多端,菜式繁多,可以百菜百味,雅俗共赏。既有烹饪复杂、工艺精湛的一品掌、樟茶鸭子、干烧岩鲤、清蒸江团等名菜;又有农村办红白喜事的筵席和城市中小餐馆均有的清蒸杂烩、酥肉汤、扣肉、扣鸡、扣鸭、肘子等“三蒸九扣”;还有城乡店铺的大众菜,如宫爆鸡丁、鱼香肉丝、麻婆豆腐、魔芋烧鸭、干煸鳝鱼、回锅肉、蒜泥白肉、毛肚火锅等家常风味。此外,还有独具风格的传统民间小吃,如赖汤圆、夫妻肺片、灯影牛肉、棒棒鸡、虾须牛棒、小笼蒸牛肉、五香豆腐干等。

    川菜之所以能“以味取胜”,和其所用地方特色的调料是分不开的。2011年春,桃花盛开的时节,胞弟自四川大英县来津探亲,捎来正宗的自贡井盐和泡辣椒。老朽在草庐秋园宴请诸位道兄学友,特请烹饪大师马金鹏先生亲自下厨掌勺,做了一道正宗川味鱼香肉丝。众兄品尝时竟不顾斯文形象,下箸风卷残云,一扫而光,大呼过瘾,齐曰:“此真味川菜也!”

    (下期预告:辣妹子辣(下)), http://www.100md.com(通庆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