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与健康》 > 2013年第9期
编号:13152772
山德士上校不卖包子(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9月1日 《食品与健康》 2013年第9期
     在天津的商业街区,如果我们想便捷地解决肚子问题,吃顿快餐,你就会面临着选择 ——一边是画着 G的“狗不理”,一边是长着海豹胡子的山德士上校和开着黄 M门的麦大哥。选择虽难,但是老朽绝不会脑残到去找山德士上校买包子吃。

    我们这一代人是在饥饿中活过来的,那时饿着肚子谈文化,纯粹瞎扯。最实惠的事儿是填饱肚子,感情最深的美事就是能吃上一顿包子。在节粮度荒的年代,粮食不够吃,骑着车子到农村地里去捡菜叶,然后包上一层薄薄的玉米面皮蒸成菜团子充饥,那叫土包子。知青时代,最大的乐子是比赛吃包子。作家王祥夫回忆道:“比赛的包子是猪肉和洋白菜馅的,很大个。一个叫周紫碧的知青把包子满满排了一扁担,数一数,一共 23个。结果他很镇定地都吃完了,赢了一盒记不起是什么牌子的烟。他成了那一带的吃包子冠军,后来就得了个动人的外号——包子。 ”还有一个故事是说两个人在一个餐桌上吃包子,甲趁乙回头之际偷吃了乙的包子。乙发现后,将自己盘中所剩包子全吐上唾沫。乙再回头后发现,盘中的包子馅没了,只剩下了皮。这是那个特殊年代的冷幽默。

    中国人自古吃粒食,所以得有“饭”和就饭的“菜”,有主食和副食。据传说,是诸葛亮创造了将“饭”和“菜”合在一起的食品形态,不过那时候不叫包子而叫馒头。

    《三国志》:“诸葛亮平蛮回至泸水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2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