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馅儿”
记得小时候,北京人管吃饺子叫“吃馅儿”;至于叫“吃煮饽饽”,那是满族人的遗风。但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北京人的眼里,“馅儿”在饺子中所占的决定性地位。荤馅儿
北京人的荤馅儿指的就是肉馅,常吃的肉馅儿不外乎羊肉和猪肉两种。北京是金元以来的国都,受草原游牧之风的影响很大,因此羊肉白菜曾是北京人一年四季 “吃馅儿”的首选。
决定羊肉馅儿好坏的是肉质,一定要去比较有名的“羊肉床子”买“西口儿大羊”,这种羊肉质地细嫩,不膻不骚,腰窝儿、上脑儿等部位肥瘦适当,均为吃馅儿的首选。其次是尽量不买绞馅儿,据说绞馅的肉质一般不够纯正,什么“筋头麻脑儿”的地方都给你绞在肉里,自然不受吃。因此,一定要把羊肉买回来,自己在肉墩子上剁。
剁肉的第一步是切(过去有“横切牛羊竖切猪”的说法,指的是牛羊肉纹路较粗,其实单就羊肉来说也不尽然),先把羊肉切成小拇指粗细的肉条,再横切成丁,接着就是在肉墩子上反复地剁,直到成为肉糜。把剁好的肉放在瓷盆里,撒上葱姜米、香油,以及炸好的黄酱,拌匀,再加上剁好并挤去水分的白菜,一盆厚而不腻的羊肉白菜馅儿就算完成了。
在我的印象里,过去北京的馅儿在做法上与外地不同,特别是荤馅儿,一般不用“水馅儿”(绞肉加上素油、香油、酱油使之“搅”成带劲儿的肉团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6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