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与健康》 > 2015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578524
我的那些饭盒们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1月1日 食品与健康2015年第11期
     第一个饭盒

    平生第一次带饭是在上初二的冬天。妈妈上班很远,自然是指望不上,爸爸又临时被单位外派办事,他们担心学校周边的小饭馆不够干净,不放心我买着吃。妈妈专门给班主任打电话咨询,“学校能不能给学生热午饭?”得到肯定的答案后,很是民主地征求我的意见,“想吃什么?”我自然是选了手抓饭,放到第二天再热一下的“剩饭”里数它最好吃。爸爸翻箱倒柜地找出一个老古董——他当年下乡时买的军用饭盒,军绿色铝合金材质,有个小提手,打开盖子还有个夹层。

    学校传达室的大爷让我把饭盒放在土炉子与火墙的夹角,中午放学自己来取。我一边觉得被骗了,那个“热饭”的地方看着很是温吞,一边又暗自庆幸自己饭盒的位置离热源最近。等中午来取饭,却发现自己的“瘦高个”饭盒由于与众不同,被后来的“扁胖子”饭盒们挪到了最高处。我不太记得当时是以怎样的心情吃完饭的,只记得回家后埋怨父母给自己带了个奇怪的饭盒。

    第二个饭盒

    高中时带饭的人很多,热饭也正规了。早晨把饭盒放在自己班的饭筐里,值日生负责第一节课课间抬到热饭间,中午下课后再抬回来。在我的强烈建议下,父母买了个“扁胖子”型不锈钢饭盒,而且生怕我课业繁重营养跟不上,特意选了最大号。手巧的姑姑为饭盒专门量身定制了个毛线钩的小提袋,还缝了块艳丽的草绿色内衬。

    和同学们交流各家的美食,是午饭的惯例。父母们准备的午餐实在太丰富了,我吃到了很多人生的第一口:第一口榆钱饭,第一口素鸡,第一口豆饭等等。高中毕业时,我的体重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大学四年依旧用着这个饭盒。由于学食品专业,我有着自己的洁癖,专门买了儿童筷,这样就能把筷子放到饭盒里,盖好盖子便能不被外界污染。参加工作后,这个饭盒还一直服役,直到有一天把手从焊接处掉了下来。

    第三个饭盒

    时代在发展,热饭的装备从蒸箱进化为微波炉,不锈钢金属饭盒也因此逐渐退出了舞台。我便用信用卡的积分换了一套塑料的野餐饭盒,两大两小,再加一个保温包。特意选了长方形,或摞起来或并排摆放,都会比圆饭盒节省空间。此时的饭盒对我而言不过是装剩饭用的密封盒。

    表弟也在北京,我们姐弟决定互相照应一起合租。多一个人吃饭,似乎做饭也有了更多动力。周末的大餐自然是要多做一点的,吃不完,我俩就用那俩大饭盒分别带饭。塑料饭盒沾油很不容易清洗,微波炉加热时还会时不时“融化”局部,不美观也不够安全,此时我动了买新饭盒的念头。

    第四个饭盒

    新入手的饭盒是钢化玻璃的,耐热、不怕摔、易清洗。给表弟带饭用了一次后,他就嫌沉坚决要求换回塑料饭盒。材质成了我俩饭盒的标签,塑料饭盒他用,玻璃饭盒我用。一个月下来,我默默地算了笔账,两个人带饭比一个人在CBD的餐馆吃饭的开销还要小,而且吃得还更舒心。饭盒成了我们姐弟的“省钱罐”。

    叫饭盒也好,叫便当也罢,时光荏苒,唯有那份与饭有关的爱不曾变过。 (黄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