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话六月六
农历六月初六是我国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六月六。由于各地的庆祝方式不同,六月六也就有了不同的别称。
六月六又称为洗晒节、晒书节、翻经节。我国汉族有这样的传说,东海龙王每年六月六都要出水晒鳞,于是人们也在这一天洗晒衣服,以求吉利。所以每到六月六,民间晒衣服,官府晒官服,士人晒书籍,寺庙晒经书,场面蔚为壮观。
六月六晒衣、晒书的传统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蕴含其中。农历六月正值盛夏,天气闷热、多雨,衣物、书籍极易霉腐损坏。古代人没有我们现今防潮除湿的设备,所以更懂得利用自然资源。如果六月六恰逢晴天,人们要在这天晾晒衣服、被褥、书籍等物品。据说,这天晒过的衣物不会生虫,易于保存。皇宫也要晾晒銮驾,而皇宫内的档案、实录、御制文集等也会被拿到庭院中通风晾晒;黎民百姓则翻箱倒柜,把衣服、被褥等拿出来晒;大大小小的寺庙、道观也要在这一天举行“晾经会”,将所存的经书全部摆出来晾晒;各家店铺则在这一天将店里的商品拿出来晾晒。
历史上有则关于晒书的趣事。据说清代康熙年间有个学者叫朱彝尊,他在六月初六这天袒胸露腹地晒太阳,谓之晒书。此情此景被微服出巡的康熙看见。康熙与朱彝尊交谈后,发现他果真满腹经纶,便封他为翰林院检讨,负责撰修明史。
六月六在我國晋南地区又叫姑姑节或回娘家节。这一天,已出嫁的姑娘都要被接回娘家团聚,有“六月六,请姑姑”的说法。这个习俗的来历据说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宰相狐偃有关。
狐偃曾经跟随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一路上辅佐重耳。晋文公重返晋国后,狐偃被封为宰相。因为狐偃精明能干,晋国上下都很敬重他,这使得他慢慢地变得骄傲自大起来。大臣们对狐偃心存不满,但敢怒不敢言。狐偃的亲家赵衰对狐偃好言相劝,狐偃非但不听,还反唇相讥。赵衰年老体弱,再被狐偃这一气,没多久就去世了。赵衰的儿子恨岳父不讲道义,决心为父报仇。第二年狐偃外出放粮,说好六月初六日回家过寿。狐偃的女婿决定乘祝寿之机刺杀岳父,以报父仇。狐偃的女儿得知此事之后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到了六月初五这天,她终于下定决心,赶回娘家报了信。赵衰的儿子知道机密败露,在自己家等着被狐偃处置。狐偃六月初六一早来到亲家府上,但表现得一切如常,并带着女婿回到了相府。在寿筵上,狐偃说:“老夫今年放粮,亲见百姓疾苦,深知我近年来做事有错。今天贤婿设计害我,虽然过于狠毒,但终究没有酿成大祸。他想为民除害,为父报仇,老夫决不怪罪。女儿救父,尽了大孝,理当受我一拜。并望贤婿看在老夫的面上,你们夫妻二人不计仇恨,两相和好。”从此以后,狐偃真心改过,翁婿父女间也更加亲近了。为了记取这个教训,狐偃每年六月初六这日都会将女儿、女婿接回家中团聚。此事传到民间,老百姓仿效,也都在六月六日接回闺女,应个消灾解怨,免灾去难的吉利。
六月六也是江西婺源篁(huáng)岭的“晒秋节”。篁岭是典型的山间村落,地势复杂,平地极少。于是,人们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并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传统农俗。每到收获季节,盛满五颜六色农作物的晒簟与黑色的屋顶互相映衬,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吸引不少游客前往观光体验。
我国民间还有“六月六,猫狗浴”的习俗。每到六月六这一天,人们会把家里养的猫、狗赶到河里,让它们洗澡降温。据说可以洗去虱的幼卵,从而防虱蛀。而一般情况下,人们不会在这一天洗澡。明代蒋一葵的《尧山堂外纪》有一段记载:明代毛栗庵去看望友人杨南峰,恰好杨南峰在沐浴,没能得见。后杨南峰答拜,毛栗庵也在沐浴。杨南峰随即在毛家门上写了一首打油诗:“君来拜我我沐浴,我来拜君君沐浴。君拜我时四月八,我拜君时六月六。”因四月初八是浴佛节,而六月六是浴猫狗日,杨南峰以此诗与毛栗庵开了个玩笑。
在我国淮安一带有六月六吃炒面的食俗,据说这天吃了炒面,可一夏天不拉肚子,并有“六月六,尝口焦屑长块肉”的说法。这个习俗来源于一个传说。古时候,淮安东门外就是大海,是黄河入海处。由于黄河常常泛滥成灾,人们决定修筑堤坝,以阻挡洪水。修坝的人们长期在河边工作,体内湿气比较大,带去的馍馍、饼子放不了几天就馊了。有个叫善姑的女子想出个办法,把面粉炒熟,让筑堤的人们带去用开水冲着吃。炒面粉存放较长时间也不会变质。后来,每到六月六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炒面,以纪念防洪筑堤的艰辛,并感谢善姑所作的贡献。
炒面,也叫油茶面、油炒面,是我国的一种特色小吃,做法很简单。将面粉放到锅里以小火不停翻炒,边炒边将面球打散,炒至面粉微黄成熟后盛出;锅中放少量油烧至七成热,放入炒好的面炒匀。吃的时候可以依自己的口味加入白糖或红糖,然后用开水一冲,即可食用。而讲究一些的炒面,在炒制的时候,还加一些炒熟的核桃仁、杏仁、花生仁、葵花籽仁、芝麻等,味道更香,营养也更加丰富。炒面制取便捷,易于保存,吃起来也容易消化,不失为盛夏时节一道应季美食。, http://www.100md.com(战雅莲)
六月六又称为洗晒节、晒书节、翻经节。我国汉族有这样的传说,东海龙王每年六月六都要出水晒鳞,于是人们也在这一天洗晒衣服,以求吉利。所以每到六月六,民间晒衣服,官府晒官服,士人晒书籍,寺庙晒经书,场面蔚为壮观。
六月六晒衣、晒书的传统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蕴含其中。农历六月正值盛夏,天气闷热、多雨,衣物、书籍极易霉腐损坏。古代人没有我们现今防潮除湿的设备,所以更懂得利用自然资源。如果六月六恰逢晴天,人们要在这天晾晒衣服、被褥、书籍等物品。据说,这天晒过的衣物不会生虫,易于保存。皇宫也要晾晒銮驾,而皇宫内的档案、实录、御制文集等也会被拿到庭院中通风晾晒;黎民百姓则翻箱倒柜,把衣服、被褥等拿出来晒;大大小小的寺庙、道观也要在这一天举行“晾经会”,将所存的经书全部摆出来晾晒;各家店铺则在这一天将店里的商品拿出来晾晒。
历史上有则关于晒书的趣事。据说清代康熙年间有个学者叫朱彝尊,他在六月初六这天袒胸露腹地晒太阳,谓之晒书。此情此景被微服出巡的康熙看见。康熙与朱彝尊交谈后,发现他果真满腹经纶,便封他为翰林院检讨,负责撰修明史。
六月六在我國晋南地区又叫姑姑节或回娘家节。这一天,已出嫁的姑娘都要被接回娘家团聚,有“六月六,请姑姑”的说法。这个习俗的来历据说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宰相狐偃有关。
狐偃曾经跟随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一路上辅佐重耳。晋文公重返晋国后,狐偃被封为宰相。因为狐偃精明能干,晋国上下都很敬重他,这使得他慢慢地变得骄傲自大起来。大臣们对狐偃心存不满,但敢怒不敢言。狐偃的亲家赵衰对狐偃好言相劝,狐偃非但不听,还反唇相讥。赵衰年老体弱,再被狐偃这一气,没多久就去世了。赵衰的儿子恨岳父不讲道义,决心为父报仇。第二年狐偃外出放粮,说好六月初六日回家过寿。狐偃的女婿决定乘祝寿之机刺杀岳父,以报父仇。狐偃的女儿得知此事之后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到了六月初五这天,她终于下定决心,赶回娘家报了信。赵衰的儿子知道机密败露,在自己家等着被狐偃处置。狐偃六月初六一早来到亲家府上,但表现得一切如常,并带着女婿回到了相府。在寿筵上,狐偃说:“老夫今年放粮,亲见百姓疾苦,深知我近年来做事有错。今天贤婿设计害我,虽然过于狠毒,但终究没有酿成大祸。他想为民除害,为父报仇,老夫决不怪罪。女儿救父,尽了大孝,理当受我一拜。并望贤婿看在老夫的面上,你们夫妻二人不计仇恨,两相和好。”从此以后,狐偃真心改过,翁婿父女间也更加亲近了。为了记取这个教训,狐偃每年六月初六这日都会将女儿、女婿接回家中团聚。此事传到民间,老百姓仿效,也都在六月六日接回闺女,应个消灾解怨,免灾去难的吉利。
六月六也是江西婺源篁(huáng)岭的“晒秋节”。篁岭是典型的山间村落,地势复杂,平地极少。于是,人们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并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传统农俗。每到收获季节,盛满五颜六色农作物的晒簟与黑色的屋顶互相映衬,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吸引不少游客前往观光体验。
我国民间还有“六月六,猫狗浴”的习俗。每到六月六这一天,人们会把家里养的猫、狗赶到河里,让它们洗澡降温。据说可以洗去虱的幼卵,从而防虱蛀。而一般情况下,人们不会在这一天洗澡。明代蒋一葵的《尧山堂外纪》有一段记载:明代毛栗庵去看望友人杨南峰,恰好杨南峰在沐浴,没能得见。后杨南峰答拜,毛栗庵也在沐浴。杨南峰随即在毛家门上写了一首打油诗:“君来拜我我沐浴,我来拜君君沐浴。君拜我时四月八,我拜君时六月六。”因四月初八是浴佛节,而六月六是浴猫狗日,杨南峰以此诗与毛栗庵开了个玩笑。
在我国淮安一带有六月六吃炒面的食俗,据说这天吃了炒面,可一夏天不拉肚子,并有“六月六,尝口焦屑长块肉”的说法。这个习俗来源于一个传说。古时候,淮安东门外就是大海,是黄河入海处。由于黄河常常泛滥成灾,人们决定修筑堤坝,以阻挡洪水。修坝的人们长期在河边工作,体内湿气比较大,带去的馍馍、饼子放不了几天就馊了。有个叫善姑的女子想出个办法,把面粉炒熟,让筑堤的人们带去用开水冲着吃。炒面粉存放较长时间也不会变质。后来,每到六月六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炒面,以纪念防洪筑堤的艰辛,并感谢善姑所作的贡献。
炒面,也叫油茶面、油炒面,是我国的一种特色小吃,做法很简单。将面粉放到锅里以小火不停翻炒,边炒边将面球打散,炒至面粉微黄成熟后盛出;锅中放少量油烧至七成热,放入炒好的面炒匀。吃的时候可以依自己的口味加入白糖或红糖,然后用开水一冲,即可食用。而讲究一些的炒面,在炒制的时候,还加一些炒熟的核桃仁、杏仁、花生仁、葵花籽仁、芝麻等,味道更香,营养也更加丰富。炒面制取便捷,易于保存,吃起来也容易消化,不失为盛夏时节一道应季美食。, http://www.100md.com(战雅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