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育儿》 > 2005年第2期
编号:11552538
认识母乳性黄疸
http://www.100md.com 2005年2月1日 《家庭·育儿》 2005年第2期
     黄疸是人体内一种叫胆红素的物质增高所引起的皮肤、眼睛、巩膜的黄染。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随着母乳喂养的逐渐普及和对其认识的提高,近年来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据国内报道其发生率为7.7%。

    有的宝宝出生第三天,便开始出现黄疸,这确实让初为人父人母的年轻人紧张,医生将其解释为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其原因为新生儿出生后红细胞破坏加快及新生儿肝脏功能还不成熟(肝内酶活力低和运载蛋白不足),不能完全使未结合胆红素转为结合胆红素,并将结合胆红素转化为尿胆原,排出体外。另外,肠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这种症状一般在出生后4~6天达到高峰,然后在两周内消退,随着新生儿的发育及系统的健全,多数患儿不需处理,此症状便可完全消失。只有少数患儿在此期间可用少量葡萄糖冲水喝,糖水的利尿作用可促使胆红素加速排出。

    母乳性黄疸,顾名思义,是因为婴儿喂养母乳而出现的黄疸。过去认为母乳喂养的婴儿大约只有1%~2%可出现母乳性黄疸,但近年来由于此病逐渐被重视,其实际发病率可能远高于此值。

    母乳性黄疸可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其原因是因为约在1%的母乳中含有一种叫孕烷二醇激素,这种激素能抑制肝脏中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阻碍了对胆红素的及时处理,使血液中总胆红素大量增加,再加上婴儿肝脏功能不完善,酶的合成功能有限,不能有效地结合、输送和排泄胆红素,致使新生儿出现黄疸。

    那么,如何区分母乳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呢?如果您的孩子黄疸症状的表现,基本与母乳性黄疸相似,精神好,吃奶好,就不必过分焦虑,只有当黄疸特别严重的时候,以及孩子的精神状态不好时,再考虑病理性黄疸。一般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很低,初为人母的妈妈不必为此过分紧张。

    母乳性黄疸轻者无须特殊处理,黄疸明显,可暂停母乳喂养2~3天,改用其他乳制品,必要时可以与光疗配合。暂停期间,宜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分泌,待黄疸减轻或消退后,再继续母乳喂养,此后,即使有轻度黄疸,也不必再停母乳。为了减少本病的发生,应鼓励乳母早开奶,多次少量喂奶,增加患儿大便次数,减少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可降低黄疸发生率。另外,要给予患儿以保暖、增加热量、预防感染等支持疗法,防止加重。

    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对婴儿的生长发育并无多大影响,患儿胃纳良好,体重增加正常,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因此,一旦确诊为母乳性黄疸,家长可尽管放心,没有必要带着孩子反复去医院求治。, http://www.100md.com(闵保华 靳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