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育儿》 > 2008年第9期
编号:11667880
宝宝的苦恼AND爸妈的焦虑
http://www.100md.com 2008年9月1日 《家庭·育儿》 2008年第9期
     刚入园的这段时期,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宝宝异常痛苦,爸妈也充满烦恼;面对突然的放手,宝宝很焦虑,爸妈是一百个不忍,两百个不放心……特别是当宝宝因为不适应新环境而表现出种种问题时,爸妈的焦虑也会跟着升级。于是,爸妈和宝宝都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入园“后遗症”……

    第一篇:宝宝的苦恼

    入园初期,宝宝的不适和苦恼大概有这几个方面:

    苦恼1:分离焦虑

    表现:入园分离焦虑,持续时间通常是1~3个月。有的孩子一开始高高兴兴地去上幼儿园,对新环境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好奇,而随着新鲜感的消失,他们开始想家,开始哭闹;有的孩子一入园就表现为大哭大闹,不肯上幼儿园;有的孩子则整天眼泪汪汪,神经质地自言自语“我要回家,我要妈妈”;还有的孩子甚至会表现出生理上的种种不适,如头痛、肚痛、尿频等现象,一回家症状马上消失。

    原因:行为科学认为,幼儿年龄小,身体机能的发育尚不完善,特别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完善,使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能力、适应能力都比较差。而且幼儿园和家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环境,进入幼儿园后,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伙伴和教师以及幼儿园的一套常规,孩子往往表现出无所适从。幼儿在家庭生活中与父母、亲人朝夕相处,建立了依恋情感,一旦离开,孩子会因缺乏情感上的依恋和安全而产生焦虑。有的孩子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到吃午饭、睡午觉的时候就会想家、想妈妈。

    解决:1、入园前,父母可以带孩子去幼儿园玩,使他逐渐熟悉这个陌生的环境。父母事先可以去幼儿园了解其作息制度来安排孩子的生活,使孩子的生物钟能和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吻合,以便更容易适应幼儿园生活。

    2、父母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讲讲有关幼儿园的故事,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孩子们的乐园,是他们学习本领的地方,使他们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

    3、鼓励孩子与陌生人交往,尤其是和同龄的小伙伴玩,以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和合群性。

    4、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等,以便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5、主动和老师接触,产生好感和信任感。

    大部分孩子在幼儿园经过几个星期就会表现不错,基本上已经适应幼儿园的环境,但回家后情绪烦躁,易怒,粘人,爱哭,睡眠不稳定,这些都表明孩子仍然处在适应过程中,内心仍有压力。对此,父母要接纳孩子,要给孩子以心理上的支持和信任,同时要注意安排一些孩子喜欢的游戏和活动,让孩子有机会宣泄情绪。

    苦恼2:缺少伙伴

    表现:入园后难以融入到小朋友中,不愿参与游戏,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群体生活似乎与他无关,表现比较孤独。

    原因:有可能是入园前与小朋友接触的比较少,除了跟家人相处外,很少与外人一起玩。加上刚刚进入幼儿园,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生活方式及人群还没有适应。

    解决:面对“寡言少语”的宝宝,妈妈可以利用入园和离园时间,让宝宝认识本班的一个或者几个小朋友,互相介绍后,鼓励宝宝在起,拉拉手,玩一玩。同时,父母主动请老师帮宝宝介绍一个活泼大胆的朋友起玩,让宝宝也变得活泼起来。在家的日子,父母要尽量找一些邻居的小朋友跟宝宝玩,培养宝宝的群体意识。总之,父母要多给宝宝创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日久天长,等宝宝熟悉了幼儿园,朋友就会越来越多。

    苦恼3:入园后生病

    很多刚送宝宝入园的爸妈都会遇到这样的烦恼:玉宝没上几天幼儿园,就开始生病,在家把病养好了,再送去,立刻又病了。父母只好轮流请假,既担心孩子,又担心工作,十分被动。

    原因:刚入园的宝宝生病的主要原因是孩子的免疫力差、不适应新的生活环境。6个月以后,孩子必须通过自己生病来建立自己的抗体和免疫系统。但是,由于6个月到一岁半甚至两岁都是在家庭中养育,环境狭小,交叉感染和传染疾病的可能性非常低,所以在6个月到两岁之间的生病率并不高。这个时候孩子体内的免疫系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宝宝一进入幼儿园,这个弱项就表现出来,在共同生活的集体环境中,交叉感染的可能性成百倍增加,生病就变得非常容易。再加上由于孩子还有入园适应问题,所以,入园后有一段时间,孩子处在高发病状态。

    解决:父母应和幼儿园配合,建立宝宝自己的“防御”系统,要有意识地把疾病控制在轻度感冒、低烧的情况下,注意孩子的营养,进行适当的运动。

    第二篇:爸妈的焦虑

    入园初期,爸妈那颗悬着的心随着宝宝的哭闹,或高或低,很难平静。总结一下,爸妈的焦虑有3点:

    焦虑1:宝宝不适应幼儿园生活

    A、宝贝入园后,突然发现宝贝并不真正具备上幼儿园的能力。

    缓解方法:为了让宝贝尽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妈妈应重点训练一下宝贝的能力:

    生活方面——宝贝吃饭以自己用勺吃为主,以大人偶尔喂为辅;可以自己大小便,或者知道告诉老师要大小便了,父母还要事先训练宝贝蹲坑或者坐便;能自己或者配合大人穿脱衣服;能自己睡小床,初步养成午睡习惯。

    语言方面——说话比较清楚;听明白老师的话后有一定的语言、表情或者动作反馈;在成人的启发下,能简单表达自己身体不适的感受。

    交往方面——在集体场合敢于说话;对其他小朋友有朴素的同情心;知道不用“打、砸、抢”的方式跟小朋友交往。

    心理方面——能在外面与小朋友玩一会儿,不过分依恋父母。

    B、宝贝在家被宠惯了,到了幼儿园,老师却不能给予宝贝母亲般的关爱。

    缓解方法:要在观念上理解教师之爱与母爱的差异。母爱是伟大的,但宝贝健康成长不能仅仅依靠母爱,还需要教师之爱、同学之爱。教师之爱虽然没有母爱那样缠绵、感性,更没有血缘之亲,但是执着、专业、理性,所以,付出绝不是简单的工作需要和体力支出,其中渗透着专业特点和理智之爱。接纳教师与宝贝之间适度的距离感,这点空间有利于宝贝接受教育,培养宝贝的自理能力与独立性。

    如果发现教师的某些关照与宝贝的实际情况不太贴近,可以与教师直接沟通,有助于彼此之间相互理解,商讨合适的解决办法。

    不在宝贝面前表露对教师的不满,维护教师在宝贝心中的信任和热爱。

    C、宝贝上了幼儿园,很长时间都难以摆脱分离焦虑。

    缓解方法:妈妈在风和日丽的天气要多带宝贝出去转转看看,多给提供接纳新环境的锻炼机会。

    与宝贝玩捉迷藏的游戏。妈妈躲起来,爸爸牵着宝贝找,但是不要很快就被宝贝找到,培养他“妈妈走了还会回来”的意识,这样,他才会相信你在幼儿园门口说的那句话是真的:“宝贝乖乖,妈妈下班就来接你。”

    24个月以后的宝贝已开始具备依恋对象伙伴化的基本能力,妈妈要主动引导和培养宝贝对他人产生信任和安全感,不要多情地故意“煽动”母子相依不舍的情绪。

    焦虑2:要不要换幼儿园

    入园后,因为宝宝一时不能适应园中生活,或者幼儿园不如父母自己的理想,频繁给宝宝换幼儿园换班的妈妈不在少数。

    缓解方法:学前教育专家表示,频繁转园,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都是陌生的,需要宝宝重新熟悉;物质环境和行为习惯的差异,也需要宝宝慢慢适应;在一个地方深入不下去,宝宝的心里不踏实,会有动荡的感觉。这些都对宝宝的身心发展非常不利。其实,孩子不能及时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这完全属于正常现象,频频转园、退学未必能解决问题,父母应该事先谨慎选园,入园后配合老师,帮助孩子度过这段艰难的适应期。

    焦虑3:如何进行家园沟通

    宝宝入园后,家园沟通很重要。老师要同时应付十几二十几个孩子,有时出点错在所难免。当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出现“差池”的时候,就需要自己跟老师及时沟通。可很多家长都不知道该如何跟老师很好地沟通。

    缓解方法:先要从侧面多了解情况,然后再跟老师沟通,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和语气,不能因为一时激动,搞得双方都很尴尬;要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安慰宝宝,告诉宝宝老师是爱他的,只是方式有点不一样罢了;平时还可以跟宝宝多做一些情景游戏,模仿在幼儿园可能遇到的情况,并学习处理;最后要说的一点是,宝宝也不能永远生活在真空环境中,遇到一点挫折家长无须太过紧张,要以平常心看待。

    焦虑4:宝贝在幼儿园受欺负

    幼儿园“大欺小、强欺弱”的现象难以避免。有些身体弱小、性格内向的孩子容易在遇事时“退缩”,也就容易成为受欺负的对象。

    缓解方法:父母不能光依靠老师,得让孩子先强起来。告诉孩子,受欺负时不要跑,跑会给对方一个信息“你怕他”,要大声喊老师,并大声说:“不要打(推)我。”另外,父母可以通过做游戏,让孩子扮演英雄,增强他的自信。还可以帮助孩子从同班的小朋友中找一个好伙伴,这样孩子会从心里感受到伙伴的力量,心里也会比较有底气。, 百拇医药(晏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