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男孩!(下)
上期回顾:本刊专栏《家有男孩》之一《我是男孩》(上)中,我们与您分享了宝宝性别认证的一些问题——性别认证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性别认证建立起来的过程;在性别认证过程中家长们的迷惑等。通过上期的杂志,相信您对宝宝的性别认证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
性别认证紊乱的特征
从心理学上说,如果一个孩子坚定地相信自己的性别是跟其生理性别相反的话,就叫性别认证紊乱。
性别认证紊乱发生的概率其实不高,高的是家长的焦虑和担心。在2—4岁之间的孩子,即使显示出对跨越性别的行为和装束的爱好。也只有极少部分在进入青春期后被确诊为性别认证紊乱。
我自己从小就喜欢中性或男孩子气的服饰、玩具和活动,是典型的假小子。父亲曾经担心没有人会娶我。但是那年在越南旅行的时候,我遇上一个法国人,当时我穿着白色的靴子。他从头到尾围着我转,一个劲儿地说“feminine、feminine”(真有女人味儿)。后来,我嫁给我澳洲老公,他对我的评价是:再没见过我这么“女兮兮”的人了。
研究者认为,如果男孩子一直热衷于穿女性的衣服、玩化妆品,做出女兮兮的姿态,回避阳刚类型的行为和男性伙伴,绝大部分时间跟同龄女孩子玩耍,并在过家家之类的游戏里主动选择女性角色,假扮女性声音,以及在谈话中主要涉及女性感兴趣的话题的话,你就要关注孩子的性别认证是否有问题了。但要在临床上判定孩子是否存在性别认证紊乱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0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