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唠叨”说开去
见过特别“唠叨”的妈妈,也见过特别“唠叨”的小孩。有关“大唠叨”和“小唠叨”的共同点就是“烦”。到底谁比谁更烦呢?那可要看是谁在说,谁在听。
孙子孙女说,爷爷奶奶听,小唠叨们几乎一直可以唠叨到“天亮”,爷爷奶奶也还会抱着哄着宝贝耐心地听;女儿儿子说,爸爸妈妈听,小唠叨们差不多可以唠叨到指定睡觉时间。面对小唠叨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总是能够给予很大耐心,容忍着宝宝就同一件事、同一个问题,问得砂锅底儿都掉了。
可角色换过来,情况可就大不相同了。如果是爷爷奶奶在说,孙辈在听,顺心的还好,一不顺心,爷爷奶奶一句话还没说完,早就一溜儿烟跑开了。如果是爸爸妈妈在说,孩子在听,慑于父母的权威,虽不敢做太离谱的反抗,但能坚持听的时间却很短,不耐烦全部写在脸上。
再说到舆论对“大唠叨”和“小唠叨”的看法。大人一唠叨,心理学家就会说:父母不停的唠叨,会导致孩子产生强烈的反叛心理,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人格发展。而孩子唠叨,专家们会告诉你,唠叨是孩子在发展语言和探索世界,作为大人要有足够的耐心,要和“唠叨”孩子一起做个“唠叨”的大人。
看来,大人的唠叨是“贬义词”,而孩子的唠叨似乎是“褒义词”。而其实,在这一褒一贬间,透出的全是对孩子的宽容和爱。孩子,你是否能够体会到自己所受到的呵‘护呢?
所以,常常觉得,有必要想一想,为什么,我们在小时候可以对父母无休止地“唠叨”和缠烦,而当我们长大后,父母对我们多说几句时,我们就不可忍受了呢?其实,很多小时候父母对我们做的事都可以对应到父母身上。父母曾经在吃饭时替我们一遍遍擦掉嘴角漏出的饭菜,给我们洗手、洗脚,帮我们清理大小便,听着我们无休止的“唠叨”,忍受着我们死拽着他们的衣角不让他们离开的哭闹……这一切,他们都无怨言。而如果当父母年迈需要我们为他们做这些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做得到呢?当父母老到已经吃饭像小孩一样老是从嘴角掉出饭菜、生活不能自理、时常唠叨个没完没了,有时还会像个孩子般就不让你走,想让你陪着时,我们是否可以像父母最初对我们那样对待他们呢?心是否也会像他们一样明亮而无私呢?
反过来想想宝宝和爸爸妈妈这一生的“轮回”,真的能够让人懂得感恩!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