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育儿》 > 2011年第5期
编号:12093342
宝宝生病时,选中医还是选西医?(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日 《家庭·育儿》 2011年第5期
     No.5皮肤

    不同年龄段的宝宝对其皮肤的关注点有所不同,比如刚出生的宝宝应当注意是否存在皮肤黄染(皮肤发黄色);几个月到几岁的宝宝则应注意面色是否红润、有无黏膜苍白;稍大一点的宝宝则应留意以皮疹为特征表现的疾病。

    最常见问题:湿疹

    湿疹俗称奶癣,容易出现在宝宝的头部、面部,四肢远端和手足等外露部位,此外,腋窝、阴部、股部、肛门周围等皮肤皱褶处出也经常会出现湿疹。

    A中医角度:中医将湿疹分为湿热型、脾虚型、血燥型等几种,然后分别施以疏风、清热、利湿、健脾、养血、祛风等方法,同时配合饮食忌口、消除疲劳和紧张等手段治疗。

    B西医角度:西医按照湿疹的不同表现将其划分为渗出型、干燥脱屑型、脂溢型三种,采取去除过敏因素、消除局部炎症、降低炎症反应、减轻痒感、缓解干燥等多重步骤干预。
, 百拇医药
    No.6体温

    许多妈妈都喜欢用额头或手去触摸宝宝来判断是否发热。相对于手而言,还是用额头去感觉比较准确,不过最好还是应当采用计量准确的温度计给宝宝测试体温,因为细微的温差是不易区别的!

    最常见问题:发热

    体温异常升高可是宝宝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排除了吃奶、哭闹等其他干扰体温的因素后,宝宝的腋下温度一旦超过37.3℃,就可以考虑存在发热的可能性了。

    A中医角度:中医对不同发热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并建议使用温水浴的方法物理降温:以毛巾蘸温热的水反复擦拭手心、足心、腋下、腹股沟、腘窝、肘窝、头部等部位。

    B西医角度:西医将发热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对温度在38.5℃以下且无发热抽搐病史的宝宝主张积极对症处理,高热或有热厥史的宝宝则建议使用解热镇痛药退烧。
, 百拇医药
    4个症状,向左走——中医,向右走——西医

    宝宝患病时有一些常见的症状会令妈妈担忧不已。如果妈妈能够针对这些症状分别掌握一些中医和西医的诊疗思路,那么对于生病的宝宝而言自然会受益良多啊!

    TOP4黄疸

    足月的新生宝宝一般会在出生后2到3天出现黄染现象,4到6天达到高峰。正常情况下,大多在7至10天消退。早产宝宝黄疸持续时间较长,消退的时限也有所延迟。

    潜在危险——核黄疸

    倘若新生宝宝在生后7天之内黄疸严重,胆红素迅速升高,一旦沉积在大脑的基底神经节、脑干神经核,就会引起脑损害,造成核黄疸。此症分为警告期、痉挛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可终生听力下降、眼球运动障碍、手足徐动、智力落后,故而黄疸宝宝务求及时就诊!
, 百拇医药
    西医:确诊为主,积极防控

    取血化验胆红素数值,针对溶血症、感染、先天发育畸形等黄疸的可能诱因完善检查,查找病因。对轻症黄疸者采用光照法消退肌肤黄染,口服葡萄糖水,辅以肝酶诱导剂治疗;重症者给予白蛋白治疗,必要时可实行换血疗法。

    中医:活用中药,辅助退黄

    中医将黄疸分为阴黄和阳黄。阴黄以寒湿阻遏、淤血停滞、脾虚血亏为特征;阳黄以湿热蕴蒸、肝胆郁热、热毒炽盛为特点,分别采取温中健胃、活血化瘀、健脾温中和清热利湿、疏肝利胆、清热解毒的方法加以治疗、退黄。

    TOP3腹泻

    宝宝腹泻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表现,可以简单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情况。感染可不仅仅限于胃肠道,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等;非感染性腹泻则与喂养不当、受凉等因素有关。
, 百拇医药
    潜在危险——并发症

    腹泻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肠套叠等症。严重的脱水、酸中毒可以引发循环衰竭、危及到生命;低血钙、低血镁、低血钾可以造成抽搐、肌肉无力、心跳骤停;肠套叠发现不及时可导致肠坏死、肠穿孔!

    西医:化验粪便,口服补液

    对一个小时之内、没有混合尿液的新鲜粪便进行化验,有助于区分腹泻的性质,必要时还应做便培养等特殊化验助诊;世界卫生组织特别强调要给宝宝服用口服补液盐以防发生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使用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的药物;感染性腹泻酌情应用抗生素。

    中医:多种方法,综合治疗

    中医将宝宝腹泻分为伤食型、风寒型、湿热型和脾虚型。面对腹泻,中医的中药、穴位敷贴、艾灸、体针、捏脊都有很好的疗效。此时偏方也有大用场,比如取小米50克,炒黄至飘香,研成细末,每次2至3克,每日2至3次服用即可收到不错的效果。
, 百拇医药
    TOP2咳喘

    咳嗽、喘息是宝宝呼吸道患病时最为常见的症状了,可分别出现或同时存在。中医对此有着非常明确的描述,“咳”指有声无痰,“嗽”指有痰无声,“喘”指呼吸急促、伴有鸣音。

    潜在危险——呼吸困难

    咳喘可分别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症、气管异物等诸多疾病,可以根据频率不同、声音不同、深度不同、发作特征不同而加以区分。一旦呼吸道发生梗阻、肺发生实质性病变,就会造成呼吸困难,严重者发生呼吸衰竭、危及到生命!

    西医:适当止咳,及时平喘

    西医推荐及时平喘,对于咳嗽,则认为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的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故不建议过分镇咳。只有当咳嗽影响到宝宝吃奶、睡觉时才建议积极处理。又因为有的止咳药具有耐受性、成瘾性,用量过大可造成过度兴奋、惊厥,因此必须慎用。
, 百拇医药
    中医:细分种类,术有专攻

    中医将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种。外感咳嗽包括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燥热咳嗽;内伤咳嗽包括痰湿雍肺、肝火犯肺、肺虚咳嗽、痰热郁肺。

    喘分为实喘和虚喘。实喘包括风寒袭肺、风热犯肺、痰浊阻肺、气郁伤肺;虚喘包括肺虚、肾虚等情况,其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

    TOP1发热

    宝宝的年龄越小,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就越差,同时,宝宝发热的原因多种多样,而且温度的高低并不一定和病情的轻重成正比,因此更需要妈妈的特别关注与呵护。

    潜在危险——抽搐

    高热对宝宝的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体温每升高1℃,机体的基础代谢率就会升高13%,同时消化功能受损,宝宝可出现腹泻、脱水等现象;发热还可造成呼吸加快,心律增快,体温每升高1℃,心跳加快15次/分;高热还可使大脑皮层过度兴奋或受到抑制,出现抽搐、昏迷!

    西医:查找病因,药物退热

    西医对于发热超过24小时的宝宝会取血进行化验,协助判断发热是否与感染因素相关,并进一步判断可能感染的病原体,同时力求发现感染的部位,一起有的放矢加以治疗,必要时可以先使用一些相对温和、副作用较小的解热镇痛剂对症退热处理。

    中医:判断特点,对症处理

    中医认为,阴虚发热午后多见,手足心热,应滋阴清热;血虚发热多为低热,头晕眼花,应补益气血;气虚发热忽高忽低,倦怠乏力,应健脾益气;阳虚发热四肢冰冷,头晕酸痛,应温补肾阳;气郁发热身热心烦,情绪不佳,应疏肝解郁;淤血发热夜晚为主,应活血化瘀。, 百拇医药(刘薇)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