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
上网的人“都知道”,武汉出了个“天才”少年黄艺博。据称,黄艺博两三岁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开始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现已在全国“重要报刊”上发表过100多篇文章。有网民批评家长让孩子失去了儿童的天性。然而随相关媒体的追踪报道,我们发现小黄艺博并非过得暗无天日,直到被网络曝光之前,他和其他普通孩子一样,过得十分快乐。既然没有成人故意定向塑造,难道小黄艺博天生就是一个只关心新闻、政治和热衷写作的孩子?
其实,“黄艺博现象”很容易理解,这不外乎心理学中的两个“定义”,一是阳性强化;二是社会化的结果。
俄国生理、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了经典条件反射,根据这一原理发现,当孩子某一行为出现时,家长立即给予“奖赏”,就可以鼓励孩子把这一行为继续下去,这就是阳性强化。也就是说,孩子之所以对做某件事情有兴趣,主要是得到了成人的承认、表扬和鼓励,因此孩子就会不断重复这种“游戏”,久而久之成为个人优势。
每个孩子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家庭环境里,而家庭中的成人又都受社会文化的制约和规范,因此,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被要求顺应当时、当地的大环境。这就是社会化。
黄艺博所接触到的和被家长有意无意鼓励的,都已经内化为他自己的爱好和优势,所以才塑造成了目前的黄艺博。
抛开对黄艺博的争议不说,却发现原来塑造的原理如此简单!
本期《家庭&育儿》杂志里分别有中国孩子和英国孩子在吃饭礼仪方面的“大比拼”。我们既感叹英国孩子的“吃饭礼仪”被父母刻意塑造得如此“完美”,也发现中国孩子同样具有如此大的可塑性。
我们虽然不一定完全效法黄艺博的家长或英国孩子的家长,但是,塑造始终是必要的。存在的问题是,阳性强化容易,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社会化环境比较困难,因为父母没办法直接控制和改变我们所处的“大环境”。但是,假如所有的父母都能以身作则,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正确,于是塑造就容易成功。无数个成功的塑造,提高的却是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所以,成功的父母塑造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孩子。
伯镛, http://www.100md.com
其实,“黄艺博现象”很容易理解,这不外乎心理学中的两个“定义”,一是阳性强化;二是社会化的结果。
俄国生理、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了经典条件反射,根据这一原理发现,当孩子某一行为出现时,家长立即给予“奖赏”,就可以鼓励孩子把这一行为继续下去,这就是阳性强化。也就是说,孩子之所以对做某件事情有兴趣,主要是得到了成人的承认、表扬和鼓励,因此孩子就会不断重复这种“游戏”,久而久之成为个人优势。
每个孩子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家庭环境里,而家庭中的成人又都受社会文化的制约和规范,因此,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被要求顺应当时、当地的大环境。这就是社会化。
黄艺博所接触到的和被家长有意无意鼓励的,都已经内化为他自己的爱好和优势,所以才塑造成了目前的黄艺博。
抛开对黄艺博的争议不说,却发现原来塑造的原理如此简单!
本期《家庭&育儿》杂志里分别有中国孩子和英国孩子在吃饭礼仪方面的“大比拼”。我们既感叹英国孩子的“吃饭礼仪”被父母刻意塑造得如此“完美”,也发现中国孩子同样具有如此大的可塑性。
我们虽然不一定完全效法黄艺博的家长或英国孩子的家长,但是,塑造始终是必要的。存在的问题是,阳性强化容易,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社会化环境比较困难,因为父母没办法直接控制和改变我们所处的“大环境”。但是,假如所有的父母都能以身作则,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正确,于是塑造就容易成功。无数个成功的塑造,提高的却是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所以,成功的父母塑造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孩子。
伯镛,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