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源于父母之爱
曾在网上看到一篇网友的博文,讲述了自己与儿子冲突的过程。孩子看动画片看得不愿吃饭,妈妈强行关了电脑,孩子也大发脾气,扬言要把妈妈的笔记本电脑摔坏。妈妈十分气愤,说:“这样的小孩,我不敢要!”把孩子赶到家门外。孩子真的害怕了。后来孩子服软,向妈妈道歉并承认错误。
这样的亲子冲突,最终以孩子认错结束,但是妈妈的教育成功了吗?
我感觉,孩子向妈妈认错的时候,他可能并没有真的反省自己的错误,他只想要回妈妈的爱,他只是知道这样做可以讨好妈妈而已,并未因此具备了改正错误的能力,将来可能难免再犯。而一犯再犯不仅仅让妈妈又气又烦,这样的反复冲突也会减低孩子的自我评价,危及孩子内在的自信。
宝宝需要无条件的爱
让孩子相信妈妈永远都爱他,相信无论何种情况妈妈都会爱他,这就是无条件的爱。记得有一句歌词“是谁在耳边,说,爱我永不变?只为这一句啊,断肠也无怨……”当一个人承诺会无条件爱我的时候,我的心底会感到多么温暖、多么踏实、多么有力量!
孩子更是如此,父母无条件的爱,就是孩子自信的根基。真正的自信不依赖于外界评价,而是源自心底。比如在幼儿园里,老师同样的一种评价或态度,有的孩子就会觉得受打击、损伤了自信;而有的孩子更容易客观地接受,不致引发心里受伤的感觉:虽然受了批评,至少妈妈还是会爱我!
相信妈妈的爱的孩子,一般不会过分在意外人的评价,更易冷静面对负面评价。相反,对妈妈的爱缺乏信心的孩子,会特别在意老师等外人的评价,因为只有自己表现好、外人评价好,自己才能继续获得妈妈的爱。孩子归根结底,最在意的都是父母对自己的评价。
无条件的爱,在0~3岁这个阶段,正是健全人格之厦的地基。地基不牢,即便建起了高楼大厦,亦难免隐患重重,修补不断。有些人,终其一生都在努力寻找支撑自己自信的证明。
我曾看过一个介绍人工繁殖大熊猫的科普片,大熊猫如果一次产下两仔,熊猫妈妈往往只有精力抚育一只幼仔,另一只则会因妈妈的放弃而死亡。为此,工作人员就担负起照顾另一只幼仔的责任,在恒温恒湿的暖箱里,完全按照熊猫妈妈喂养的次数给予定时喂养,可是却屡屡失败,幼仔总是不明原因地死亡。经过反复观察,工作人员发现,原来熊猫妈妈对于自己抚育的幼仔会不停地舔舐。这种舔舐最初工作人员没看出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但是,当工作人员也用刷子模仿着不停地抚弄幼仔以后,幼仔终于活下来了!
原来是这样,幼仔要存活,不仅仅需要合适的温度和食物,更需要时刻的关注和爱。有没有爱,对于幼小的婴儿来说,是一个性命攸关的问题,这是动物界延续的规律。因此,对于0~3岁的孩子来说,头等重要的问题就是父母对自己有没有爱,他们潜在的最大担心就是失去父母的爱。
如果父母在孩子人生的头3年给予无条件的爱,孩子就会相信父母永远爱自己,孩子就会建立起良好的安全感,拥有坚强的内心世界。
我曾看到有关注早期教育的母亲,在孩子洗完澡后,训练3个月的婴儿学爬。用双手抵住婴儿的小脚,用玩具在前面逗弄他往前爬。这种训练方法本没什么问题,可是,孩子偏偏那时并不想爬,而妈妈心里却有个目标。大约这位妈妈觉得孩子今天一步没爬太没有成就感,或者在我这个外人面前,孩子竟然没有发挥出平时的运动水平,于是反复催促孩子往前爬,最后弄得婴儿哇哇大哭,妈妈只得作罢,语气中还带着不满。3个月的小宝宝,内心又会作何感想呀?小婴儿没有推理理解的能力,但他们对父母的态度、语气相当敏感。如果妈妈态度不好,小婴儿无从知道妈妈到底为什么心烦,只会理解成妈妈不喜欢自己了。
无条件地爱现实的小孩
无条件的爱,是爱现实中的孩子,不是爱理想中的孩子。有些父母说自己爱孩子,可能是爱心里那个理想中的孩子,一旦发现现实中的孩子和理想中的孩子有差距,就忍不住着急上火。而这个理想中的孩子,就是父母爱的条件。
爱现实中的孩子,要求我们,无论孩子做出何种表现,父母都首先是接纳、理解,在此基础上,再心平气和地帮助孩子慢慢长大,逐步完善自己。, http://www.100md.com(包林运)
这样的亲子冲突,最终以孩子认错结束,但是妈妈的教育成功了吗?
我感觉,孩子向妈妈认错的时候,他可能并没有真的反省自己的错误,他只想要回妈妈的爱,他只是知道这样做可以讨好妈妈而已,并未因此具备了改正错误的能力,将来可能难免再犯。而一犯再犯不仅仅让妈妈又气又烦,这样的反复冲突也会减低孩子的自我评价,危及孩子内在的自信。
宝宝需要无条件的爱
让孩子相信妈妈永远都爱他,相信无论何种情况妈妈都会爱他,这就是无条件的爱。记得有一句歌词“是谁在耳边,说,爱我永不变?只为这一句啊,断肠也无怨……”当一个人承诺会无条件爱我的时候,我的心底会感到多么温暖、多么踏实、多么有力量!
孩子更是如此,父母无条件的爱,就是孩子自信的根基。真正的自信不依赖于外界评价,而是源自心底。比如在幼儿园里,老师同样的一种评价或态度,有的孩子就会觉得受打击、损伤了自信;而有的孩子更容易客观地接受,不致引发心里受伤的感觉:虽然受了批评,至少妈妈还是会爱我!
相信妈妈的爱的孩子,一般不会过分在意外人的评价,更易冷静面对负面评价。相反,对妈妈的爱缺乏信心的孩子,会特别在意老师等外人的评价,因为只有自己表现好、外人评价好,自己才能继续获得妈妈的爱。孩子归根结底,最在意的都是父母对自己的评价。
无条件的爱,在0~3岁这个阶段,正是健全人格之厦的地基。地基不牢,即便建起了高楼大厦,亦难免隐患重重,修补不断。有些人,终其一生都在努力寻找支撑自己自信的证明。
我曾看过一个介绍人工繁殖大熊猫的科普片,大熊猫如果一次产下两仔,熊猫妈妈往往只有精力抚育一只幼仔,另一只则会因妈妈的放弃而死亡。为此,工作人员就担负起照顾另一只幼仔的责任,在恒温恒湿的暖箱里,完全按照熊猫妈妈喂养的次数给予定时喂养,可是却屡屡失败,幼仔总是不明原因地死亡。经过反复观察,工作人员发现,原来熊猫妈妈对于自己抚育的幼仔会不停地舔舐。这种舔舐最初工作人员没看出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但是,当工作人员也用刷子模仿着不停地抚弄幼仔以后,幼仔终于活下来了!
原来是这样,幼仔要存活,不仅仅需要合适的温度和食物,更需要时刻的关注和爱。有没有爱,对于幼小的婴儿来说,是一个性命攸关的问题,这是动物界延续的规律。因此,对于0~3岁的孩子来说,头等重要的问题就是父母对自己有没有爱,他们潜在的最大担心就是失去父母的爱。
如果父母在孩子人生的头3年给予无条件的爱,孩子就会相信父母永远爱自己,孩子就会建立起良好的安全感,拥有坚强的内心世界。
我曾看到有关注早期教育的母亲,在孩子洗完澡后,训练3个月的婴儿学爬。用双手抵住婴儿的小脚,用玩具在前面逗弄他往前爬。这种训练方法本没什么问题,可是,孩子偏偏那时并不想爬,而妈妈心里却有个目标。大约这位妈妈觉得孩子今天一步没爬太没有成就感,或者在我这个外人面前,孩子竟然没有发挥出平时的运动水平,于是反复催促孩子往前爬,最后弄得婴儿哇哇大哭,妈妈只得作罢,语气中还带着不满。3个月的小宝宝,内心又会作何感想呀?小婴儿没有推理理解的能力,但他们对父母的态度、语气相当敏感。如果妈妈态度不好,小婴儿无从知道妈妈到底为什么心烦,只会理解成妈妈不喜欢自己了。
无条件地爱现实的小孩
无条件的爱,是爱现实中的孩子,不是爱理想中的孩子。有些父母说自己爱孩子,可能是爱心里那个理想中的孩子,一旦发现现实中的孩子和理想中的孩子有差距,就忍不住着急上火。而这个理想中的孩子,就是父母爱的条件。
爱现实中的孩子,要求我们,无论孩子做出何种表现,父母都首先是接纳、理解,在此基础上,再心平气和地帮助孩子慢慢长大,逐步完善自己。, http://www.100md.com(包林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