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育儿》 > 2014年第3期
编号:13136981
深度认识“乖宝宝”(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日 《家庭·育儿》 2014年第3期
     宝宝心理:

    我好多天没看到妈妈了,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妈妈盼回来了,妈妈又要做事,我好想妈妈呀!妈妈不要离开我,离开我一会儿我都害怕你再消失!妈妈我上幼儿园不习惯,你一定要多陪我!可是妈妈不多陪我,是不是妈妈不喜欢我了啊?我一定听话,一定不哭!

    教育后果:

    宝宝离开妈妈,或因生活环境发生变化(上幼儿园等)而产生分离焦虑时,宝宝更需要妈妈的陪伴。幼儿正处在与妈妈建立情感依恋期,如果妈妈没有给够他陪伴或爱,他就会焦虑、恐惧,变得很没有安全感。过早强迫宝宝独立的结果是,宝宝更加依恋父母,离不开父母。乖宝宝为了不失去妈妈的爱,需要努力克制自己的情感需要,这种从小安全感不足带来的情感空洞长大后将很难弥补。

    NO.4:忽视宝宝的需求和感受

    妈妈否定宝宝的需求和感受,宝宝就觉得自己是不重要的……
, http://www.100md.com
    教子情景:

    “妈妈,我要买那个巧克力蛋糕!”“巧克力热量大,吃多了会胖,就吃水果蛋糕吧!”“呜——呜——我不要,我就要巧克力的!”“欠打是不是?”妈妈打了红红一巴掌,红红不再哭了……

    “妈妈,这衣服我穿了不舒服。”“哪有不舒服?这么冷的天,不穿这个穿什么?”

    宝宝心理:

    虽然我很想吃自己想要的那种蛋糕,但妈妈是不会同意的,算了,什么也不说了,反正说了也没用,弄不好还会挨打;虽然穿那件衣服不舒服,可妈妈没觉得不舒服,可能是我的感觉错了。

    教育后果:

    忽视宝宝的需求或感受,宝宝就会压制自己的欲望,忽略自己的感受,甚至对感觉变得迟钝。发自内心的需求以及来自身体的感觉或感受长期得不到他人的重视,他就会觉得自己是不重要的,没有价值的。这样的宝宝长大后会自卑、不自信,并觉得不配有更好的生活,也无法好好爱自己。
, 百拇医药
    NO.5:为宝宝安排好一切

    父母包办代替,宝宝习惯了接受安排,长大后也会继续接受父母的安排……

    教子情景:

    “你长大一点再拖地,你现在拖不好,妈妈来拖吧!”“这是这周我定好的生活计划,我们开始执行吧!”“书包里的东西要叠整齐,要有顺序地放,不是像你这样胡乱塞一通!知道吗?”

    宝宝心理:

    妈妈真好,什么事都帮我做好了,嗯,那我还需要做什么呢?好像没我要做的事情了,我还是玩我自己的吧。妈妈真能干,看来我是做不好的,干脆不做了,有妈妈做呢。

    教育后果:

    父母怕宝宝做不好而替他做,等于告诉他你做不好,会削弱宝宝的自信心;父母做事太完美、太有讲究,宝宝觉得只有那样做才是对的,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本该宝宝做的父母越俎代庖,则会培养出没有责任心、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宝宝。当宝宝习惯了父母为他安排一切时,长大后就不会自我管理,像小时候一样继续被动接受父母安排的一切。
, http://www.100md.com
    “乖宝宝”总结:

    其实,在宝宝出生的头几年,拥有旺盛的生命力,有觉醒的自我意识,什么都想自己做主、自己做,但父母爱用“乖”宝宝的尺度来规范宝宝的行为。同时,幼儿常常仰赖成人的评价作为镜子来认识自己,而父母又爱用“乖”来评价宝宝的一切行为。结果,在这样的教育下,一类宝宝成了反抗型宝宝,一类成了顺从型宝宝,即乖宝宝。前者以反抗、不服从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需求和意愿,他违背了父母的意愿,但遵从了内心的呼唤,至少释放了内心的压力,宣泄了不良情绪;后者,则为迎合大人的意愿、为得到自己想要的而违背自己的意愿和本真,只能拼命克制自己,而最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的就是这类乖宝宝。

    父母希望有个“乖”宝宝,按理并没有什么不好,只是,实际上父母心中这个“乖”的标准,太容易成为宝宝自主性、独立性、创造力、生命力、心灵力量、健康人格的杀手了!与其这样,我们不如对宝宝少一点束缚和条条框框,多一点宽松和自由;少一点支配和干涉,多一点民主和平等。鼓励宝宝敢说、敢做、敢于担当,有些方面甚至可以让宝宝淘一点、野一点。

    培养一个行为上守规矩、道德上守规范、思维上有创新、个性上有张扬、思想上有主见、心态上有正能量的宝宝。这,才是健康的“乖”宝宝!, 百拇医药(练丽丹)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