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手教师介入小班幼儿游戏
【摘 要】教师不仅要从幼儿的兴趣入手,还要支持幼儿不断升级游戏水平,丰富游戏经验,促进自我发展。新手教师在面对幼儿游戏时,从介入时机到介入方法,都需要更进一步的学习与探讨。
【关键词】新手教师;游戏介入;幼儿园小班
小班的幼儿在玩游戏时社会交往、动手能等各个方面能力都比较弱,他们对矛盾、冲突的解决能力也较弱。因此,需要教师更多的介入和帮助,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规则意识、人际交往能力,下面三個案例是两名新手教师:W老师刚入职第一年,Q老师入职第三年。
案例一:晨检入园进班后,A幼儿正在玩串珠子的游戏,他正用绳子将一颗一颗的五颜六色的珠子串起来,桌上的绳子很快就要被串满了。W老师走过来问他:“你在串什么呀?”A幼儿一开始没有说话,然后突然他说:“我穿的是一个花园。”W老师接着问:“咦,花园,哪里是花园?”A幼儿就用手指指着绳子上穿好的珠子围成一个圈说:“这里是花园。”W老师问他:“那花园里有谁呀?”A幼儿就立刻用两只手比作一个小人,然后说:“花园里有一个小人,这是我,我在玩。”W老师接着问:“只有你一个人啊,你的好朋友呢?”A幼儿思考后,开始用第二根绳子和不同的珠子串不一样的形状做他的朋友。
一旁的B幼儿正在用雪花片拼成了一个圆圈,W老师问她:“那你在做什么呀?”B幼儿说:“我在做一个圈。”老师说:“一个圈?这是项链吗?是做给我的吗?”说着W老师就把它戴到自己的头上,可是W老师发现圆圈太小戴不下,接着说:“这个项链好像有点小,不是为我做的呢,比较适合C幼儿(旁边一个女孩)。”说着就戴到了C幼儿的头上。B幼儿看了立马说:“老师我给你做一个适合你的项链!”B幼儿就继续用雪花片拼圆圈,边拼边不断地和之前的圆圈做比较,最后B幼儿搭了三个大小不同的雪花片圆圈。
分析一:在案例中的晨间平行游戏里,W老师采用的交叉式介入方法,启发A幼儿和B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没有直接告诉幼儿该怎么做,但是让A幼儿不仅仅是串简单单一的珠子,而是做成多样化的形状。让B幼儿能够初步比较圆圈的大小,动手能力和数学能力都得到进一步发展。
案例二:窗外的阳光照进了教室里,小朋友们坐在桌前等待教师给每个小朋友打饭菜。J幼儿和K幼儿发现了用手在空中划动,通过光照手的影子会印到桌子上,很有趣。J幼儿和K幼儿开始不停地在空中摆动。W老师发现了异状,走到两个幼儿旁边也用手比了一个圆环,不断地移动。这引起了很多小朋友的兴趣,幼儿纷纷开始模仿W老师,开始用小手做各种各样的形状,不断变化。
分析二:在自主游戏的案例中,W老师并没有制止幼儿在午餐前等待的空白时间里进行一些自主游戏探索,W老师采用了非语言的平行式介入方法,让幼儿观察模仿,开拓幼儿的思维,把两个幼儿碎片化的自主游戏带到了全班幼儿中去,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手影生成一系列主题活动,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案例三:Q老师请两组幼儿先去玩角色游戏,D幼儿在挂牌子的时候没有看清角色就挂上了爷爷的牌子,边上扮演妈妈的E幼儿大声喊道:“嘿,你挂了爷爷的牌子。”还走过去帮她调整:“你挂错牌子啦,你是女孩子,要挂奶奶或者妈妈的牌子。”D幼儿似乎对于性别意识还是不清楚,她只是说道:“我要玩烧饭的游戏。”不一会,娃娃家就传来一阵哭闹声,Q老师走过去问:“我看看,怎么了?” D幼儿指着F幼儿一边哭一边说:“他抢我的刀,我要烧菜。”F幼儿手里正紧紧地拽着塑料小刀,并且想去抓D幼儿的切菜板。Q老师在一旁看到后,对F幼儿说:“现在你们是一家人,如果你也想玩烧饭的游戏,可以和奶奶商量着两个人一起烧。”F幼儿听了把刀还给了D幼儿,并说道:“我和你一起烧饭好吗?我切菜,你烧饭。”
分析三:在娃娃家案例中,Q老师听到了娃娃家出现的情况后,采取了垂直式的介入方式,遇到幼儿有危险的情况,能够立马干预介入进游戏。小班幼儿自我中心意识还比较强,一般不会主动分享合作,Q老师的干预满足了幼儿的意愿,引导游戏顺利进行下去,此情景下的介入是有效的。
在幼儿园游戏研究课堂讨论中,关于幼儿园游戏介入策略有以下三条:第一,教师评估幼儿的冲突强度或问题难度,再判断是否介入。第二,教师要冷静地接近幼儿,并认可幼儿的情绪情感。第三,教师支持幼儿通过协商来找出解决冲突的方法。关于幼儿园游戏介入原则有以下三条:第一,安全至上。第二,有违反规则的情况下,要强制介入。第三,介入也是建立规则的一个时机。
不论教龄有多少年的教师,对幼儿游戏的介入是幼儿学习规则、发展能力的过程,也是教师一个反思游戏规则和自身能力的过程。幼儿园游戏的发展需要幼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宪勇.论幼儿游戏中教师的不当介入及改进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04).
[2]陈莹.熟手型幼儿教师角色游戏指导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http://www.100md.com(胡心悦)
【关键词】新手教师;游戏介入;幼儿园小班
小班的幼儿在玩游戏时社会交往、动手能等各个方面能力都比较弱,他们对矛盾、冲突的解决能力也较弱。因此,需要教师更多的介入和帮助,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规则意识、人际交往能力,下面三個案例是两名新手教师:W老师刚入职第一年,Q老师入职第三年。
案例一:晨检入园进班后,A幼儿正在玩串珠子的游戏,他正用绳子将一颗一颗的五颜六色的珠子串起来,桌上的绳子很快就要被串满了。W老师走过来问他:“你在串什么呀?”A幼儿一开始没有说话,然后突然他说:“我穿的是一个花园。”W老师接着问:“咦,花园,哪里是花园?”A幼儿就用手指指着绳子上穿好的珠子围成一个圈说:“这里是花园。”W老师问他:“那花园里有谁呀?”A幼儿就立刻用两只手比作一个小人,然后说:“花园里有一个小人,这是我,我在玩。”W老师接着问:“只有你一个人啊,你的好朋友呢?”A幼儿思考后,开始用第二根绳子和不同的珠子串不一样的形状做他的朋友。
一旁的B幼儿正在用雪花片拼成了一个圆圈,W老师问她:“那你在做什么呀?”B幼儿说:“我在做一个圈。”老师说:“一个圈?这是项链吗?是做给我的吗?”说着W老师就把它戴到自己的头上,可是W老师发现圆圈太小戴不下,接着说:“这个项链好像有点小,不是为我做的呢,比较适合C幼儿(旁边一个女孩)。”说着就戴到了C幼儿的头上。B幼儿看了立马说:“老师我给你做一个适合你的项链!”B幼儿就继续用雪花片拼圆圈,边拼边不断地和之前的圆圈做比较,最后B幼儿搭了三个大小不同的雪花片圆圈。
分析一:在案例中的晨间平行游戏里,W老师采用的交叉式介入方法,启发A幼儿和B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没有直接告诉幼儿该怎么做,但是让A幼儿不仅仅是串简单单一的珠子,而是做成多样化的形状。让B幼儿能够初步比较圆圈的大小,动手能力和数学能力都得到进一步发展。
案例二:窗外的阳光照进了教室里,小朋友们坐在桌前等待教师给每个小朋友打饭菜。J幼儿和K幼儿发现了用手在空中划动,通过光照手的影子会印到桌子上,很有趣。J幼儿和K幼儿开始不停地在空中摆动。W老师发现了异状,走到两个幼儿旁边也用手比了一个圆环,不断地移动。这引起了很多小朋友的兴趣,幼儿纷纷开始模仿W老师,开始用小手做各种各样的形状,不断变化。
分析二:在自主游戏的案例中,W老师并没有制止幼儿在午餐前等待的空白时间里进行一些自主游戏探索,W老师采用了非语言的平行式介入方法,让幼儿观察模仿,开拓幼儿的思维,把两个幼儿碎片化的自主游戏带到了全班幼儿中去,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手影生成一系列主题活动,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案例三:Q老师请两组幼儿先去玩角色游戏,D幼儿在挂牌子的时候没有看清角色就挂上了爷爷的牌子,边上扮演妈妈的E幼儿大声喊道:“嘿,你挂了爷爷的牌子。”还走过去帮她调整:“你挂错牌子啦,你是女孩子,要挂奶奶或者妈妈的牌子。”D幼儿似乎对于性别意识还是不清楚,她只是说道:“我要玩烧饭的游戏。”不一会,娃娃家就传来一阵哭闹声,Q老师走过去问:“我看看,怎么了?” D幼儿指着F幼儿一边哭一边说:“他抢我的刀,我要烧菜。”F幼儿手里正紧紧地拽着塑料小刀,并且想去抓D幼儿的切菜板。Q老师在一旁看到后,对F幼儿说:“现在你们是一家人,如果你也想玩烧饭的游戏,可以和奶奶商量着两个人一起烧。”F幼儿听了把刀还给了D幼儿,并说道:“我和你一起烧饭好吗?我切菜,你烧饭。”
分析三:在娃娃家案例中,Q老师听到了娃娃家出现的情况后,采取了垂直式的介入方式,遇到幼儿有危险的情况,能够立马干预介入进游戏。小班幼儿自我中心意识还比较强,一般不会主动分享合作,Q老师的干预满足了幼儿的意愿,引导游戏顺利进行下去,此情景下的介入是有效的。
在幼儿园游戏研究课堂讨论中,关于幼儿园游戏介入策略有以下三条:第一,教师评估幼儿的冲突强度或问题难度,再判断是否介入。第二,教师要冷静地接近幼儿,并认可幼儿的情绪情感。第三,教师支持幼儿通过协商来找出解决冲突的方法。关于幼儿园游戏介入原则有以下三条:第一,安全至上。第二,有违反规则的情况下,要强制介入。第三,介入也是建立规则的一个时机。
不论教龄有多少年的教师,对幼儿游戏的介入是幼儿学习规则、发展能力的过程,也是教师一个反思游戏规则和自身能力的过程。幼儿园游戏的发展需要幼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宪勇.论幼儿游戏中教师的不当介入及改进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04).
[2]陈莹.熟手型幼儿教师角色游戏指导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http://www.100md.com(胡心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