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业绩从哪里下嘴?(1)
一、做一个有目标的美容院
七八年前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关于目标的小故事,故事是这样说的:
大学时,我们曾去一位老教授家做客,那时豪情无限,高谈阔论,仿佛无所不能。老教授一直微笑着倾听,不参与我们的话题。待大家热情一过,他提出要做个测试,我们顿时都来了兴致。
老教授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也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多,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都中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问来问去的,导致我们一会儿砍杨树,一会儿砍红松,选择总是随着您的条件增多而变化,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老教授看着我们说:“刚才听你们纵论天下之事,似乎无所不在话下。可是,当你们踏上社会之后,当许多事摆在眼前,你们便只顾着去做那些事,往往于各种变数中淡忘了初衷,所以也就常常会做些没有意义的事。”
“一个人,只有在心中先有了目标,先有了目的,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所迷惑,才不会偏离正轨。这就是我的测试,也是我想要告诉你们的!”
目标,你还记得吗?
在竞争加剧的明天,第一批会出局的店家都是没有目标的店;第二批淘汰的店家,是尽管有目标但是却对目标不聚焦的店;第三批淘汰的店家,是尽管有目标也聚焦但却没有系统的店。
在目标这个概念上,有很多院长是糊涂的。
美容院管理者通常都是女性。从性别而言,女性比较容易感性地看待事物,感性地做判断和决策。另外,美容院通常面临的是乱七八糟一堆问题,管理者要为各种问题到处分心。一分心就容易导致工作缺乏重点,原有的目标自然就被干扰了。于是乎,会容易忘记自己的目标和初心,管理者就很难从具体的事务当中抽离出来看待自己企业所处的状况,捕捉不到关键问题,也抓不住运营重心所在。
能够理解院长们的这种状态。因为在运营管理中处处需要院长们小处着手,以至于忙乱烦累、焦头烂额、顾此失彼,所以无法做到大处着眼。等到有一天,忽然想起目标的时候,己经过去了半年甚至大半年。这种现象很常见。
目标是一盏灯,只有心中牢记自己的目标,才不会在细节的事务里迷路。
亲爱的院长,你的目标是啥?还记得吗?请回顾一下,你在年初制定的目标是什么,做好的行动计划又是什么?
你是,看到我们的提问立即能想起你的目标是什么?还是,需要回忆几秒钟后才想起?如果是前者,我给你点赞;若是后者,说明你目标不坚定。而前者的业绩肯定高过后者。
你是,每天记得你的目标,每天在审查自己跟目标的差距?还是,大多数时候忘记了,偶尔才想起?如果是前者,我给你点赞;若你是后者,说明你不够聚焦,你还能做得更好。
你是,看到这里被提醒了,才想起来自己也定过目标?还是,根本就没有目标?如果是前者,你就是糊涂虫;如果你是后者,你就是糊涂蛋,二者没什么区别,都是稀里糊涂在混日子过。
反面教材:几个美容院老板娘的一天
王院长,浙江某连锁店
上午九点就上班了。一来就抓着运营总监、区域经理开会,研究方案和活动。
聊了一上午,从方案聊到业绩,再到人员问题。主题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跑了。最后会议成了对高管的埋怨会,说员工有情绪、不在工作状态、业绩上不去都是高管的问题。到了中午,吃个饭,午睡一觉,找个手法好的美容师给自己做个护理。然后,有心情就继续抓高管開会,或者想到别的事就走了。说明天接着开会研究下一步业绩。结果第二天重复第一天工作。最后,实在想不出来,就抓起电话,打给同行的闺蜜打听方案,让对方发方案给自己。一周后,觉得这个方案还不够好,了解到一个新的,推翻!
赵院长,江苏无锡某店
每天几乎不管店,只盯着几个大客户。
大项目厂家没有会议,就每天带着大客户吃喝玩乐买买买。厂家有会议就带着大顾客出去各种嗨,给顾客推荐大项目。店里管理没有章程,业绩不好问员工怎么回事,员工说什么她就相信什么,然后老板员工一起心塞、惆怅。然后开导员工,跟员工聊心情。
更气愤的是,带出去成交的大项目业绩瞒着员工。问她为啥?她还理直气壮:“这顾客是我带出去销售的,员工又没铺垫。”碰到这样的老板真想反问她:“平时不需要员工服务的话,哪来的客情消费大项目?”
刘院长,湖北武汉某店 (张恒 汪东 肖薇 张欢)
七八年前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关于目标的小故事,故事是这样说的:
大学时,我们曾去一位老教授家做客,那时豪情无限,高谈阔论,仿佛无所不能。老教授一直微笑着倾听,不参与我们的话题。待大家热情一过,他提出要做个测试,我们顿时都来了兴致。
老教授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也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多,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都中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问来问去的,导致我们一会儿砍杨树,一会儿砍红松,选择总是随着您的条件增多而变化,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老教授看着我们说:“刚才听你们纵论天下之事,似乎无所不在话下。可是,当你们踏上社会之后,当许多事摆在眼前,你们便只顾着去做那些事,往往于各种变数中淡忘了初衷,所以也就常常会做些没有意义的事。”
“一个人,只有在心中先有了目标,先有了目的,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所迷惑,才不会偏离正轨。这就是我的测试,也是我想要告诉你们的!”
目标,你还记得吗?
在竞争加剧的明天,第一批会出局的店家都是没有目标的店;第二批淘汰的店家,是尽管有目标但是却对目标不聚焦的店;第三批淘汰的店家,是尽管有目标也聚焦但却没有系统的店。
在目标这个概念上,有很多院长是糊涂的。
美容院管理者通常都是女性。从性别而言,女性比较容易感性地看待事物,感性地做判断和决策。另外,美容院通常面临的是乱七八糟一堆问题,管理者要为各种问题到处分心。一分心就容易导致工作缺乏重点,原有的目标自然就被干扰了。于是乎,会容易忘记自己的目标和初心,管理者就很难从具体的事务当中抽离出来看待自己企业所处的状况,捕捉不到关键问题,也抓不住运营重心所在。
能够理解院长们的这种状态。因为在运营管理中处处需要院长们小处着手,以至于忙乱烦累、焦头烂额、顾此失彼,所以无法做到大处着眼。等到有一天,忽然想起目标的时候,己经过去了半年甚至大半年。这种现象很常见。
目标是一盏灯,只有心中牢记自己的目标,才不会在细节的事务里迷路。
亲爱的院长,你的目标是啥?还记得吗?请回顾一下,你在年初制定的目标是什么,做好的行动计划又是什么?
你是,看到我们的提问立即能想起你的目标是什么?还是,需要回忆几秒钟后才想起?如果是前者,我给你点赞;若是后者,说明你目标不坚定。而前者的业绩肯定高过后者。
你是,每天记得你的目标,每天在审查自己跟目标的差距?还是,大多数时候忘记了,偶尔才想起?如果是前者,我给你点赞;若你是后者,说明你不够聚焦,你还能做得更好。
你是,看到这里被提醒了,才想起来自己也定过目标?还是,根本就没有目标?如果是前者,你就是糊涂虫;如果你是后者,你就是糊涂蛋,二者没什么区别,都是稀里糊涂在混日子过。
反面教材:几个美容院老板娘的一天
王院长,浙江某连锁店
上午九点就上班了。一来就抓着运营总监、区域经理开会,研究方案和活动。
聊了一上午,从方案聊到业绩,再到人员问题。主题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跑了。最后会议成了对高管的埋怨会,说员工有情绪、不在工作状态、业绩上不去都是高管的问题。到了中午,吃个饭,午睡一觉,找个手法好的美容师给自己做个护理。然后,有心情就继续抓高管開会,或者想到别的事就走了。说明天接着开会研究下一步业绩。结果第二天重复第一天工作。最后,实在想不出来,就抓起电话,打给同行的闺蜜打听方案,让对方发方案给自己。一周后,觉得这个方案还不够好,了解到一个新的,推翻!
赵院长,江苏无锡某店
每天几乎不管店,只盯着几个大客户。
大项目厂家没有会议,就每天带着大客户吃喝玩乐买买买。厂家有会议就带着大顾客出去各种嗨,给顾客推荐大项目。店里管理没有章程,业绩不好问员工怎么回事,员工说什么她就相信什么,然后老板员工一起心塞、惆怅。然后开导员工,跟员工聊心情。
更气愤的是,带出去成交的大项目业绩瞒着员工。问她为啥?她还理直气壮:“这顾客是我带出去销售的,员工又没铺垫。”碰到这样的老板真想反问她:“平时不需要员工服务的话,哪来的客情消费大项目?”
刘院长,湖北武汉某店 (张恒 汪东 肖薇 张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