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奥运“攀亲”的好创意
无论是守正还是出奇,奥运营销的惟一精髓其实就在于深刻挖掘奥运的精神和消费者的需求,并且制定适合自身的营销策略,才能够有机会在这一举世瞩目的时刻,让世界关注到自己。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可能是历史上最“严格”的奥运会,尤其是在赞助商的权益保护上。从6月份开始,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就开展了大规模的清理整治,主要针对的就是那些打擦边球的企业。
然而比较有趣的历史是,在1984年的奥运营销元年,洛杉矶奥运会上收获最大的企业并非奥运赞助商“富士”,而是非奥运营销的“柯达”。在这届奥运会上,富士耗费巨资成为奥运赞助商,而其竞争对手柯达却成为ABC电视网的赞助商,并由此创造了一个非奥运营销的经典:因为赞助电视网,柯达有权在奥运转播过程中不断传播柯达的品牌标识。在没有付出额外赞助费用的前提下,柯达成功地在美国本土举行的奥运会上捍卫了自己的市场,从而成为非奥运营销史上的第一个企业赢家。
正是从那时起,奥运营销从一开始就呈现楚河汉界的格局,奥运营销和非奥运营销在这个人类体育竞技的最高舞台上平分秋色。每届奥运会都有成功的赞助商企业,也有成功的非赞助商企业,这成为营销界有趣和耐人寻味的现象。
因此,身处美容化妆品行业,抑或是中小企业的身份,其实都不影响我们跟奥运“攀亲”。
策略一:以“奇”胜,以“正”合
奥运营销说到底,就是一种借势。在资讯高度发达的时代,品牌最需要的就是注意力。奥运会作为人类社会最盛大的聚会之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8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