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看通胀
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结果。《财智》特邀各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通货膨胀与中国美业的关系。跟膨胀较劲,与民生和解
过去30年,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穿衣问题并逐步迈向小康社会是人民最迫切的愿望,经济快速增长是我国最主要的任务。但是,在高速的经济增长过程中也积攒了大量的社会>中突,尤其是严重的贫富差距。通胀对中低收入家庭和弱势群体的影响最为严重,目前脆弱的社会结构可能难以承受这种进一步加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本期策划,《财智》特别邀请西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系安德利教授,从经济和社会的双重视角,深入浅出地为您解读通货膨胀问题。
《财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期存在通胀压力。1978—2010年的33年间,有17年的CPI涨幅超过3%的警戒线水平,有5年的CPI涨幅甚至超过10%。特别是2003年以来,我国除2009年以外,几乎每一年都处在通胀危险之中。从一个经济学家的角度,你认为造成通货膨胀的根源在哪里?
安教授:通货膨胀是个复杂的宏观经济问题,相关的因素有很多。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针对通货膨胀问题提出的几个解决措施就是从通货膨胀的原因出发的。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个货币现象。从“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抵制金融危机开始,大量的投资,使得货币进入了超发期,所以这一轮通胀是在意料之中的。过去的货币是黄金,人们无法任意改变其价值,现在的货币是由国家信用发行,政府可控。市场流通的货币多,产品数量既定,就会引起物价上涨。通胀往往是以食品价格上涨为特征的结构性通胀,在工业品生产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就没有引起物价上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7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