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商的尴尬
主流化妆品品牌纷纷转型走分支机构营销模式,优势品牌直接与终端专卖店直接合作,厂家自己开连锁店铺,将众多的省地级代理商晒在一边——传统渠道的代理商模式已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做名品牌和优势品牌,空间小、利润低,导致很多代理商沦为品牌的搬运工和送货员,把经营场所变成了厂家的仓库和中转站,换一些物流中转费;做竞争力不强的小品牌,受厂家实力的局限,各类支持无法到位,单靠自己的力量做市场,规模不大、业绩不高,而且利润低,可能还会赔钱。而同代理商相比,厂家销售政策的优惠力度大、利润丰厚,零售店自然开始亲近厂家,不再愿意和代理商做生意。代理商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小,显得很被动,营业额直线下降,日子着实不好过——代理商正处在上有厂家挤压、下有商家拒绝的两难境地。代理商们强烈的意识到:谋求战略转型,成了必须要走和不得不走的路。
甩掉物流商的帽子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声音:“那家代理商只是纯粹的物流商,没什么可拓展的空间。”在强势品牌的光环下,代理商成为了弱势群体,在合作方面前显得唯唯诺诺。代理商显然不愿背上物流商的名号,结算货款、管理账目、送货配货等,是代理商每日必修的工作。若想走出传统渠道窠臼,谋求长远发展,代理商必须做出改变。
某国际知名品牌化妆品的代理公司下设的几家子公司都各自设有专门的物流公司,集中化管理,有效节约了资源。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在谈到这一点时说:“代理商的物流身份是既定的,这一点虽然不可改变,但其中的可控成分也有很多。物流只是代理商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不能占用太多的投入比重。设立专门的物流公司不仅可以外包部分业务,还可以积极向外拓展。”此外,自建渠道的远大构想一直吸引着许多代理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5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