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东方养生》 > 2008年第3期
编号:12062657
冠者 礼之始
http://www.100md.com 2008年3月1日 《东方养生》 2008年第3期
冠者 礼之始

     怒发冲冠 凭栏处 潇潇雨歇

    抬望眼 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靖康耻 犹未雪

    臣子恨 何时灭

    驾长车 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 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满江红·怒发冲冠宋·岳飞

    中国古人把系在头上的装饰物称为“头衣”,主要有:冠、冕、弁、帻四种,其中,“冠”不同于现在的帽子,它只有狭窄的冠梁遮住头顶的一部分,不像帽子覆盖整个头顶,并没有御寒保暖的实用功能,而更多作为古代社会的礼仪象征及身份标志。

    古之华夏族以“束发冠带”来区别蛮夷狄羌各族的披发、断法、编发、髡发等发式。起初,发冠是套在束起的发髻上的一个罩子,在戴冠以前,须把束在一起的头发盘在头顶上,形成一个高髻,用一块黑帛将头发包住,然后再戴上冠,冠通常由一个冠圈及圈上面一根不太宽的冠梁组成。把它戴在头上后,冠圈和冠梁把头发束住。再插上笄、簪,使冠和头发结为一体,为了防止冠圈从头上掉落,在它两边连接了丝绳做的缨,用它在下巴下打结。人们戴此类发冠只是为了美观的需要,样式也没有什么具体的规定,大约在商朝开始出现冠服制度。到了汉代,衣冠制度又被重新制定,并通过冠帽区分出一个人的身份和等级。

    每个朝代的冠式、冠制与前代相比都有不同。汉代主要的冠帽有:冕冠、通天冠、长冠、进贤冠、武冠和法冠等等。不同身份、不同场合所戴冠帽有严格规定,帝王在参加祭祀大典的时候要戴冕冠;在朝会和宴会上,帝王一般戴通天冠;长冠是参加祭祀时官员所戴的冠帽。武冠是各级武职人员在朝会时所戴的礼冠;进贤冠专门为文官和儒士所佩戴。正是:冠者 ,礼之始也。

    《礼记·冠义》中说:“男子加冠,成人之道也。”“冠”是男子成年的标识,“男子二十冠而字”,直到今天我们仍把二十岁称为弱冠之年,而“加冠”一词被视为成年仪礼的代名词,“冠礼”则位列士庶四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之首,中原文化中把冠看是“礼”与“非礼”的界限,“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即是说:戴上象征礼仪的“冠”方能做到容貌端正,容颜和悦,辞令通达。明人宋濂说:“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成年男子做到为人子至孝、为人弟者悌、为人臣则忠、为人少者顺,以达到儒家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理想,也正因如此冠礼素为儒者所重。

    《三国演义》中赞美蜀国帅哥诸葛亮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长八尺,飘飘然有神仙之慨。其中“冠玉”恰到好处地画出“花样美男”如装饰于冠上之美玉一般洁白俊朗的脸庞。只是,这样的风流人品似乎不如那怒发冲冠、铮铮铁骨的男儿壮怀激烈,即便不提“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单单这“一怒为红颜”,已足以令天下女子心向往之。, 百拇医药(纪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