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东方养生》 > 2008年第9期
编号:12059992
熊猫不只属于中国
http://www.100md.com 2008年9月1日 《东方养生》 2008年第9期
     早在《花木兰》出现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好莱坞伸向东方叙事宝库的那只手,但只有《功夫熊猫》成功地让我们惊艳、欢笑,然后倒吸一口凉气。因为我们既看到了好莱坞消化异质文化的能力,也领教了他们融入自己核心价值观的功夫,一种出色的平衡。熊猫不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坦白讲,《功夫熊猫》的制作水平和主题深度都不是好莱坞动画电影的模范,虽然作为面馆老板儿子的阿宝,很容易让人想起去年皮克斯的老鼠厨师雷米,他们同样心怀—个不安分的梦想,但皮克斯追求情感的细腻,它探讨人生拼搏的意义同时也会伤感地道出梦想和现实的差异。换句话说,阿宝和一些校园喜剧里看到的年轻^差不多,一个夸夸其谈却无心向学的菜鸟,他通晓武林的一切秘闻,就和隐藏在互联网角落的许多年轻人对明星八卦的如数家珍一样,对他们来说,拯救和平并不比对怀孕女友负责任更严肃,事实上,当因为某个际遇要被逼着去解决问题时,他们总是自嘲又逃避,被赶鸭子上架后,又“笨蛋变了英雄”。

    典型的梦工厂电影,无论是此前想找回自己做人应得权利的《怪物史莱克》,还是一群动物努力寻找回家道路的《马达加斯加》,梦工厂动画着眼的始终是这些大众化的情感,每个年龄段的观众都可能有过的经历和梦想。《功夫熊猫》也毋宁说是生活中的孩子总是犯着各种错误然后不经意就长大的诸多故事的浓缩和提炼,当然,它会远比生活夸张。

    对于移民形成的美国文化来说,提取异质文化元素并没有多大的心理障碍或文化负担,他们对外界一直有浓重的好奇。导演马克-奥斯本用了30年时间研究中国文化,约翰·史蒂文森则准备了十五年之久。“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过支持弱者战胜恶魔的情结,而我又是一个中国功夫和中国文化的爱好者,《功夫熊猫》的主意自然而然就出来了。这部动画片是一封写给中国的情书”。他是1999年加入梦工厂动画的,创作《功夫熊猫》使他回忆起自己像阿宝一样从寂寂无名起步时的那份躁动,虽然那时他参与的电影叫《怪物史莱克》。马克·奥斯本同样是从动画短片《冬日的葬礼》成名的。

    两位导演虽然是超级中国通,但积累的素材丰富得有点过头。毕竟他们年轻的时候正是70年代李小龙正当红,星期六早间电视节目中有太多廉价香港功夫电影。他们像昆汀塔伦蒂诺一样在脑海中积攒了大量其中让人眼花缭乱的对打场面和精彩的喜剧片段,并准备把那些故事搬过来,正如昆汀所说的“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去改动香港功夫电影的故事,因为毫无意义。你能做的,只是借用它的模式,表现某种特定的风格”。《功夫熊猫》最终采用的也是《醉拳》式轻喜剧风格的学艺故事,至于另一个港片标签的武侠电影,同样是史蒂文森的挚爱,他喜欢它的神秘和英雄主义,尤其喜欢《卧虎藏龙》和《功夫》,而马克奥斯本则更喜欢《英雄》绚烂的画面。《功夫熊猫》的视觉风格和飘逸的气质都得益于这种武侠电影的营养。

    不过,影片最令人称赞的还是他们对中国元素的使用让中国人都哑口无言。换句话说,有《卧虎藏龙》、《功夫》这种好莱坞化的中国电影作为参考,好莱坞显然比《花木兰》时期更理解东方传统和叙事规则了。

    虽然有人说,从功夫电影入手开发中国故事,是因为它更动感、现代,富有流行和时尚的潜力。但史蒂文森称他们一直在回避这种倾向,“我们一直努力回归本源,以一种超越时间概念的形式来讲故事。我认为许多的动画片都选择了迎合流行文化,而且本质上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价值观。而我们想要展现的是一个你从未经历过的独特世界,那个世界有它特有的规则,与今天的世界截然不同”。而墙上写满了诸如“龙门客栈”这样的汉字招牌,也是出于和众多功夫片粉丝之间默契的幽默。,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