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东方养生》 > 2009年第5期
编号:12054756
宋祚民 国医名师 杏林楷模
http://www.100md.com 2009年5月1日 《东方养生》 2009年第5期
     摄影/胡元骏

    采访协助/北京炎黄中医医院

    没想到采访著名中医专家宋祚民老先生会这么顺利,要知道宋老现在坐诊,病人要提前一周时间甚至都挂不上号,找他看病的人实在太多了。

    宋老除了每周的坐诊,其余的时间都在带徒弟和编撰中医古方详解的新著,但当听说我们的刊物是“养生”杂志,并致力于弘扬祖国传统中医时,宋老不顾工作繁忙与腿脚不便,特意让他的大女儿也是宋老的拜师弟子、继承人宋文芳陪着,给了我近两个小时的时间聊着中医的点点滴滴。宋老由衷地说,弘扬中医是我应得应分的事,中医文化作为国粹,希望能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识与传承。

    自幼立志学医

    宋老今年84岁,虽满头银发,却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听他讲话就像打开了一本厚厚的历史书。

    宋老出生于北京的一个平民家中,父亲从事的是粗重的体力工作。要说立志学医,两件事情对宋老的触动很大。1937年宋老13岁时,母亲就突然患病去世了,按理说母亲患的并非是不治之症,只是急性痢疾而已,但当时缺医少药又求医无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老人家离开人间。当时宋老就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去当医生,为天下老百姓解除疾病的痛苦。

    母亲故后不久,宋老心灵上的创伤还未愈合,不幸又遭横祸,将腿骨摔断,卧床难动。父亲请来一位江湖医生给其调治,谁知江湖大夫竟用未经消毒的大铁针扎入宋老的膝盖骨内,致使针眼感染化脓,伤势更加严重。最后以医生逃之夭夭,宋老左脚留下终生残疾而告终。“真是庸医杀人不用刀啊”,宋老感慨地说:当时我想如果我日后当了医生,一定要掌握真本领,绝不草率从医,更不能玩忽人命。

    拜恩师孔伯华

    1939年,宋老读完了10年私塾,便把自己想学医的念头说给了父亲,父亲慎思了一番后点头答应了。第二年,宋老被送进了当时的北平国医学院。宋老说:这可以说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亦是一个新的起点。

    北平国医院是近代较完善的私立中医教学机构,是被誉为“四大名医”之列的萧龙友与孔伯华二位先生创立的。由于当初国医学院未被“伪政府”承认,所以学生毕业后始终不能领到行医执照,没有执照便不能行医。宋老说:承蒙孔伯华先生的厚爱,收留他在其自己开设的医馆里抄方,侍案深造,每日聆听恩师教诲,深受耳提面命之益,终生难忘。

    宋老即便现在这个年龄,提到孔伯华先生依然一口一个恩师称呼着,可见宋老的为人与一颗感恩的心是多么值得称道。

    初次行医 即获良效

    宋老第一次单独给人看病时才20岁,但就是这次初试锋芒不仅给了他自信心,同时也留得了“名师出高徒”的美名。

    那次是宋老妻子娘家的一个亲戚突患脑炎,托人捎口信要他去看。到病人家时,患者病势垂危,已经穿好寿衣了。家人说已经昏迷三日,水米未进。宋老观察发现,其面如土色,双目紧闭,脉搏极其微弱,呼吸时断时续,用手指掐按人中也毫无知觉,呼叫半天更无反应。

    宋老觉得此病实在棘手,但作为医生应千方百计抢救才是。宋老想起曾有次随恩师会诊,患者也是脑炎病人,病人的危重程度与眼前的这位别无二致。当时鉴于病人昏迷,不但服药不进,对针刺也全然麻木。恩师当即决定用新鲜西瓜汁化溶安宫牛黄丸给患者灌入,以起到芳香开窍的作用。药水灌入后病人果然微睁双眼,开始清醒了。接着又用生石膏、鲜九节莒蒲根、银花、连翘等数十味中草药搭配调治,几天后病人竟然起死回生,痊愈上班工作了,未留下任何后遗症。想到此,宋老便也试着用恩师的方子给病人调治,效果非常好,这位亲戚现今已经八十多岁了,身体健康得很。

    此后,便开始不断有人找宋老看病了。宋老说,尽管日久天长自己也逐渐摸索出了一些诊病与治病的经验,但遇到繁复或少见的疑难病还是不敢医治,每每都要去找恩师求教。恩师始终是有求必应,甚至手把手地传授治疗经验,为他日后独立应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中医要从娃娃抓起

    1949年全国解放,宋老也和全国人民一样,沐浴着新时代的曙光。解放初期的北京百废待兴,宋老当时是中医个体医生,随着城乡社会主义改造高潮的到来,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率先于1951年组织起德胜门联合诊所,并被同行们推举为所长。德胜门联合诊所是当时北京四所联合诊所的第一所,刚开始办医非常困难,许多医疗器械、家具都是大家从家中拿来的。但当瘟疫流行时,在防治一线却少不了他们的身影,1955年乙型脑炎流行,1956年小儿麻疹流行,他们或是亲自去患者家中诊治,或是守在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他说,当时这些传染病的死亡率很高,但经他们的治疗,患者大都转危为安,而且后遗症也少得多,所以说中医功不可没。

    1958年宋老进入国立医院,更是发挥出中医的特长。从北京积水潭医院,到北京中医医院,从普通医师,到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全国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宋老在60余年的行医生涯中,始终以为患者解除病痛为己任,把中医融进了自己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中医学的发展。

    宋老说,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学电脑要从娃娃抓起。他认为把这句话用在中医上也很有道理。学中医也要从娃娃抓起。他身体力行,曾在高等院校授课,还收优秀的中医临床医生为徒,不辞辛苦,精心培养,将自己的学术思想和宝贵经验传给后人。他认为中医学生要先把中医学好,才能触类旁通。宋老说,现在的学生要比他们那时候求学幸福多了,学校条件那么好,风吹不着日晒不着,更饿不着的,既然学了,就要踏踏实实的,没有理由偷懒。

    辨证论治 因病施药

    宋老曾写过一个“学无止境”的横幅作为自勉,他认为中医医理博大精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医学理论在发展,疾病也在改变。要活到老,学到老,不只是中医,各学科都是这样,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前进。

    宋老认为,作为中医就是要讲用中医医理辨证,他并不排斥西医,但洋为中用也得有个条件。他举了一个例子:现代医学所说的手足口综合征,在中医古籍《医宗金鉴》中就有记载,叫口蹄疫。中医理论认为,本病的病因为外感湿热疫毒,治疗以清热解毒化湿疗法。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本病就比单纯用西医治疗效果显著。

    中医大内科的儿科专家

    宋老从15岁学医至今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中医大家,在中医理论、临床、教学诸多方面均有不俗的建树。他擅长治疗温热时令病、血液病、心肌炎、肾病、中风、肺炎、厌食症等内、妇、儿科的各种疑难杂症。

    宋老说:现在众多患者包括社会上都认为我最擅长的是儿科,其实这从某种角度说也是一种误传与无奈。中医讲究大内科,也就是全科,一个好的中医,各种疾病的治疗都要掌握,而非像西医那样分科而诊,相对更专注于一种疾病的救治。有段时间,家长带着小孩来找我看病的尤其多,经过诊治孩子们大多都已痊愈,并且有些疑难症都没有留下后遗症。如此,便把我归类到了儿科专家上了,呵呵。

    不过,宋老对中医儿科治疗的造诣真是有目共睹的,他临症组方独特,用药精良,疗效极其显著。特别是宋老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研制出了许多适用于临床的方剂和剂型,如小儿平热散、止泻散、悦脾汤,心肌炎1、2、3号方以及治疗小儿血液病的生血糖浆,育血1、2号等。经临床使用后效果满意,有的还列入药典投入了生产。

    宋老说,若不逢盛世,我将一事无成。我如今虽然“鬓衰头似雪”,但尚有雄心志,还要“老骥伏枥,紧傍千里驹”,再留点贡献给后人哪。,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