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茶具说开去(1)
人类的历史就像一条大河,时而舒缓时而激越,而经过大浪淘沙遗留下来的物质遗存则成了见证那个时代的依据。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茶滋于水,水藉于器”。
自从茶被人利用以来,相关的茶具就应运而生。然而,由于历史太过悠久,那些或散落民间或被考古人员从地下发掘出来的老茶具,从现代人的眼光看来,不仅古意盎然,而且甚扛回味。这些老式茶具,有些与我们正在使用的大同小异,有些则大相径庭,如果不是有人提醒,恐怕无论如何也无法将之与茶具联系在一起。
这些实用功能已经慢慢减弱,甚至根本化为乌有的老茶具,在其使用价值之上,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与历史价值。
就是这些已经被时代淘汰了的器物,往往蕴涵了丰富的历史和人文信息。从它们身上,不仅使现代人能够观察研究到其智力所及之外的玄妙历史,还能触摸到古人饮荼及文化生活的局部。
, 百拇医药
唐代的煮饮茶具
不管我们的茶使用史是不是“发乎神农氏”,但茶这一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几十万年的物种,全球人民都承认,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并使用的。但在早期,人们只是把茶叶咀嚼,当作药用,即使饮用,茶具也是相当的粗放,不过是兼而用之的陶器而已。精致、正式且具有一定规模的茶具,出现在我们的唐代。
到了唐代,饮茶已经成了上至皇宫贵族、文人雅客,下至普通僧侣、农夫走卒的日常饮品,并已将其传入西藏,换来大量的良马。
这时的茶,有粗茶、散茶、来萘、饼茶之分。不过这散茶与今天的茶决然不同,其实就是仅仅做了一点粗加工的草茶,焙制时无须研膏,味短而淡,一般为“下里巴人”所用。因此,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所描述的制茶、饮茶方式,都是以当时最为盛行的饼茶为例。
唐代的茶,无论哪一种,用的都是煮茶法,不仅茶具与我们现在使用的迥然不同,其过程也比我们现在复杂得多,当然,感觉也艺术得多。
, 百拇医药
据李白的《清平调三首》,我们可以看出盛唐时期宫廷茶艺程序的繁多。从备器到赏饼、炙茶、碾茶、筛茶、煎水、候汤、投盐、舀汤、置茶、分茶、敬茶、闻茶、观色、品茶、谢茶等等,用具自然也要有很多,仅陆羽在《茶经》中写到的茶具就有28种。如此多的茶具,想要寻到完整的一套,绝非易事。幸而,考古学家在西安法门寺地宫里出土了一套唐懿宗于咸通十五年(874年)供奉佛祖的宫廷茶具。
这套豪华奢侈的银制茶具相对于当时普遍使用的陶制茶具来说,虽不具有普遍意义,但却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时代最早、配套最齐全、等级最高级的茶具,它形象地向我们展现了唐朝宫廷茶道文化的独特风貌和辉煌成就。
陆羽在《茶经》中写到的茶具虽已很难见到实物,但我们可以根据陆羽的详细描述,结合这套奢侈的茶具,在头脑中再现一下唐时的煮茶情景。
那时候煮茶,须将饼茶炙烤片刻,使之松软,再放入茶臼或茶碾里碾成茶末,然后将茶末倒入茶罗里筛选,将符合标准的茶末放到茶盒里备用。
, 百拇医药
茶末准备好后,就要准备好炭火的风炉,在风炉上置好已经放了适量水的茶釜,当煮到水泡如蟹眼时,放入适量的盐,待釜中之水泡如鱼眼时,用勺子舀出一勺水储放在熟盂中备用,并放人适量的茶末,待到水如腾波鼓浪时,再将所储之水倒入茶釜,使水不再沸腾,起到“止浪育花”的作用。
这时,茶就煮好了,将之用勺子注入准备好的茶碗之中。碗中漂着汤花,“焕如积雪,哗若春敷”。
这之中所涉及的茶具众多,煮茶的茶釜、盛水的水方、熟盂等,在五代以后即已不太常用,但茶碾、茶罗等却是唐、宋及其以前朝代人煎饼茶时不可或缺的重要器具。
有关唐代的茶具,需要说的实在太多,这里我就单说说茶托子,也就是盏托,因为它很有意思。
盏托是为了防止茶杯烫手而设计的器具,后来因其形似舟,遂又称之茶舟或茶船。据考古发现,东晋时期即已有盏托出现,到了唐代,自然更加丰盛起来,莲瓣形、荷叶形、海棠花形等等,不仅款式多样,所用的材料亦是有很大的不同。
, http://www.100md.com
我们这里介绍的茶盏及盏托是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皇宫琉璃盏,颜色淡黄,素面不带任何纹饰,纯国品,不仅相当贵重,还代表了大唐时期琉璃的生产水平。
宋代的点茶茶具
稍稍清点一下我们漫长的饮茶发展史,很容易就会注意到,宋代的饮茶方式最为优雅,也是最讲究的,这与程朱理学所倡导的审美取向有着很大的关系。
宋代是一个抑武扬文的时代,对文化相当重视,文人的地位也相对较高。在一个以文人为主导的社会里,饮茶这本就已经很雅的事自然会变得更加有文化、有品位。
在宋代,饮茶方式与唐代的煎茶法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点茶不仅是茶人们自己饮茶所用的方法,也是斗茶之法。
斗茶法使用的仍是茶饼,也需先将茶炙烤、碾碎待用,但已不再直接将茶放入釜中熟煮,而是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即冲点碗中的茶。
, http://www.100md.com
点茶时需将茶叶末先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膏状,然后一手执汤瓶往茶盏里点水,一手同时用茶筅旋转打击和拂动茶盏中的茶汤,使之泛起汤花,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要想点出一碗好茶,当然先要调好茶膏,然后,点水时,要有节制,落水点要准,不能破坏茶面,茶筅击拂更得视情而有轻重缓急。
在宋代,高明的点茶能手,被称为“三昧手”。苏东坡在他的《送南屏谦师》中就有说“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
这个时期,为了增进茶艺,僧人或士大夫常举行规模不等的“斗茶”活动,鉴别茶的优劣,品评烹茶技艺的高低,并由此出现了一种将茶汤倾注于碗中使汤纹形成各种物象的游戏,称为“茶百戏”。在宋代,很多诗文书画,甚至音乐舞蹈,表现的都是这样的场景。
由于饮茶方式的改进,茶具自然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最突出的应该就是“茶筅”、“汤瓶”和“茶盏”。在材质上,众所周知,宋代是我国瓷器发展的鼎盛时期,所以,定是瓷制的多且好。
, 百拇医药
由于宋代的斗茶标准,一是看茶汤的色泽和均匀程度,以汤花色泽鲜白、茶面细碎均匀为佳;二是看盏内沿与汤茶相接处有无水痕。以汤花保持时间较长,贴紧盏沿不退为胜,为之“咬盏”,而以汤花涣散,先出现水痕为败,为之“云脚乱”。
为了斗茶取胜,所用的茶具必须考究,尤其是汤瓶和茶盏。关于汤瓶的作用与名堂,有徽宗皇帝在《大观茶论》中的这一段话就够了。
“瓶宜金银,大小之别,为所裁给。注汤害利,独瓶之口嘴而已。嘴之口若大而宛直,则注汤力紧而不散;嘴之末欲圆小而峻削,则用汤有节而不滴沥,盖汤力紧而发速,有节而不滴沥,则茶面不破。”
茶盏,唐就有,但因唐朝茶贵绿,最宜青瓷茶具,而宋因茶贵白,故独宜黑釉茶具,建窑黑釉茶盏应需而生。, 百拇医药(隋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