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帆 顺乎天道 妙抒己意(2)
已无人能立其右,那《和春》就是一例子。不过,刚一从事石雕艺术就受东门派影响较深的一帆。在刚开始做薄意之时,似乎并未把意境之深远放在第一位。在1994年创作《王乔跨鹤》时,还陶醉于刀法的流利、精妙与华美,不仅王乔不食人间烟火之轻灵形象、群鹤上下沉浮之动态刻画得栩栩如生、变化万千,就连如王乔一丝不乱的发髻、群鹤丝丝缕缕的掌纹都雕琢得精致入微。每一细节都交代得非常详细。但很快地,一帆就感觉到这种精致得密不透风之华丽刀工,虽在技法上已达到一顶峰,但体现在整件作品中,就好似在物品之上又贴了一层金箔,鲜亮有余,内涵却难免不足。况且,每一细节都表现得非常完美,势必影响作品主题的凸显。这就好似画画,一件素描作品再好,也上升不到艺术的高度,但哪怕是速写,即使仅是线条的勾勒也是创作的草图,体现了创作者刹那间的感触。而薄意,要的恰好就是意韵深远,不是薄而纤毫毕现。
正是有了如此感悟,一帆开始弃东门尖刀而执西门圆刀,讲求笔意在先,刀意在后,有意识地让画面中的线条不再处处精致入微,边缘常常很柔、不那么清晰,似有似无,给人的视觉一种无限向外延伸的空间,就有如我们的儒家哲学,并未清楚呈现,却渗透在生活的每一细节之中,无时不有却未伸手可见。
止于所不可不止
《止于所不可不止》是一帆2009年的一件新作,很具有他的典型风格,画面简洁而意蕴深远。
那应该是一个秋日的午后,刚下过一场细雨,四处仍弥漫着清新的味道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8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