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东方养生》 > 2010年第5期
编号:12035244
当“急救”成为习惯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1日 《东方养生》 2010年第5期
     有些事本就很糊涂,弄不清它的来龙去脉,就如急就章。小知从什么时候起,它的性质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中救急变成了常态。

    急就章,望名思义,取其立等可取,来源于篆刻。

    在我同,秦以前,“印”、“玺”是通用的,是秦始皇规定“玺”仅为帝王专用,王公大臣们只能用“印”,而我们今天常说的公章的“章”,出现得稍晚些,得等到西汉。

    今天我们常见的篆刻作品,多刻于石材之上,这源于元代的王冕。在那之前,皇上用玉玺,官员们用铜印作为自己的印信。铜印得铸,是个慢功夫,平时还显不出来,可一到战场上,它的弊病就出来了。

    西汉叫期,尤其是汉武帝以后,战事频繁,将领们常常是临危受命,哪里来得及慢条斯理、一板一眼地去铸印。通常都是中军掌印的小吏得到命令后,立马在事先准备好的铜胚进行刻凿。等将领们在帐中的筹划结束,这印也就刻就了。草草凿就的印信虽将就可用,但脱笔省缺等问题总是免不了的,因而,仅适用于军队之救急,被称作“急就章”。

    仓促而成的“急就章”,凿刻之时唯一的念头就是快,布局、笔法、笔意等均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可就是因为这儿,粗糙之中往往带有一种质朴自然的情调,歪歪扭扭之中却体现出了平时追求不到的天真烂漫之韵味,自然舒展,生动活泼,不乏野趣妙笔,因而,被后世很多篆刻家所仿效。如最近刚创出单幅作品过千万的齐白石就曾说:“世间事,贵痛快,何况篆刻是风雅事,岂是拖泥带水,做得好的?”

    急就章从刻印开始,慢慢就发展到了各个领域,不仅文体、书法有急就章,各行各业。只要是速成的事或作品,都可被称为急就章。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更让急就章风行起来。

    急就之作,虽缺少精心的策划,但也不乏传世之作,如1984年,非洲饥荒之时,由迈克尔·杰克逊和莱昂纳多里奇创作的《天下一家》,被世界众多明星赈灾义演中唱响,至今魅力依然。可这作品,虽匆匆而成,却是创作者在多年积淀的基础上厚积薄发而发,与我们今天常见的急就章,有着很大的不同。

    今天的急就章,常见于两种情况,一足懒,直推到最后一分钟,不得不做,才急就章地去做;二是真的应急。虽只是两种情况,但频率不低,各种各样的急就章应声而出,急就章项目、急就章培训、急就章创作…---

    这样的急就章多临时披挂上阵、草率匆忙之产物,如用之来救急,事后再亡羊补牢,偶然用之也未尝不可。可如将之养成为一种习惯,平时不做踏实细致的基础工作,不作精心的策划准备,不进行深刻的思考,只赖以华丽、虚而不实地应急,空中楼阁,危矣!,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