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东方养生》 > 2011年第2期
编号:12083414
门上的千姿百态(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日 《东方养生》 2011年第2期
     春爲一岁首,门上显年味。

    中国人,过春节,门上千姿百态的年味,展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乐观,有着中国人特有的精气神。门神、挂钱、福字和春联等,各显神通。

    门神

    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垒。如果有恶鬼爲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

    据《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门神。”

    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恭所取代。这里有个传说: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爲与其兄李建成争夺皇位继承而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了同胞弟兄建成、元吉,得爲太子,继帝位。是爲唐太宗。
, http://www.100md.com
    唐太宗李世民君临天下,国泰民安,面对太平盛世,不觉怡然自得。但又喜中有忧。李世民征战多年,杀人无数,更何况又同室操戈,残害手足兄弟。虽贵爲天子,却又总是疑神怕鬼,梦中总觉有索命鬼来撞击门户,哀号索命,醒来惊恐不已。连续数夜闹鬼,搅得李世民寝不安席,神情恍惚,难理朝政。无奈只得在一次早朝时,籽梦鬼之事实告群臣大将。秦叔宝闻言奏请太宗允准,他愿与尉迟恭戎装执剑,立于门外伺护。当夜李世民即能入睡了。一连数夜,安然无事。

    李世民称赞秦叔宝与尉迟恭说:“你们二位真是门神呀。”在感激之余,又觉两位将军守夜太苦,于是就命画师给二人画像,将画像悬于皇宫左右,以替代两位将军。至此后,再无闹鬼之事。

    后世人不知李世民因视听幻觉而生病的原因,以爲贴门神就可镇邪驱祟,保家平安,于是就沿袭了李世民的作法,过年时将秦叔宝与尉迟恭的画像作爲门神贴在门上镇宅护院。

    后来人们又推而广之,不仅仅只贴秦叔宝与尉迟恭的画像,也贴哼哈二将或其他古代武将了。此习一直延续至今。
, http://www.100md.com
    贴福字

    每逢新春佳节,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这“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年俗。据《梦梁录》记载:“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而早时的“贴春牌”就是贴“福”字。

    春节爲什么贴“福”字呢?现在过年贴“福”字,是对新一年幸福生活的祈愿,而在先前时候,“福”字意味着“福运”和“福气”,贴“福”字正是对一年好运气的希冀。由此看来,不管在现在还是过去,春节贴“福”字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也包含着人们对新年幸福生活的向往。

    爲什么会将“福”字倒过来贴呢?民间一向是民俗的诞生地,春节倒贴“福”字同样起源于民间。爲了更加充分的表达人们对新年的祝福,质朴的老百姓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意爲“福气到”、“幸福到”。关于春节倒贴“福”字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

, http://www.100md.com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曾想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善良仁慈的马皇后爲消除这场灾祸,命令全城各户人家必须在天亮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但其中有户不识字的人家,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大怒,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朱元璋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就这样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爲纪念善良的马皇后,二求“福到”。

    在年俗气息更加浓厚的民间,有的地方会将大大小小的“福”精心雕饰成各种精美的图案,比如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等,各种带有美好寓意图案应有尽有,在表达美好祝愿的同时,将农历新年装扮的更加多姿多彩!

    挂钱

    挂钱的来历,据说是和爆竹一样的,都是爲了驱赶那个叫做“年”的怪兽,爆竹是以其声音来吓唬“年”,而“挂钱”则以其颜色来刺激“年”的眼睛。专家认爲挂钱是由古时彩胜演变而来。中国古时就有以幡表达意愿的风俗。
, http://www.100md.com
    这样的记载《后汉书•礼仪志》中就已经有了。民间形成贴“挂钱儿”的习俗,来源于唐宋时的“幡胜”。唐宋时每逢立春日,人们便用银箔、罗彩剪成饰物或小幡,戴在头上或系在花下,用以欢庆春日来临,并互相赠送。唐代诗人韦庄在《春盘》诗中这样描述:“雪圃乍开红果甲,彩幡新剪绿杨丝,殷勤爲作宜春曲,题向花笺贴绣楣。”

    晚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纸爲小幡,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爲春蝶、春钱、春胜戏之。”苏轼在《分类东坡诗》中云:“萧索东风两鬓华,年年幡胜剪宫花”。后来,人们用它来避邪,把幡胜放大,在立春之日,贴在门楣上。而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春日宰执亲王百官皆赐金银幡胜,入贺讫,戴归私第。”

    同时期的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载:“岁旦在迩……街市扑买锡打春幡胜,百事吉斛儿,以备元旦悬于门首,爲新春吉兆。”这种锡打春幡胜,就是最早的“挂钱儿”。可见在唐宋时期,就有这种装饰品,只是各有各的用途。
, 百拇医药
    到了清代,挂钱正式成形,清代天津诗人周宝善年俗诗说:“先贴门笺次挂钱,撤金红纸写春联。竹竿紧束攒前帚,扫房糊窗算过年。”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中还爲它作了详细的注解:“挂千者,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飓,贴在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者,乃佛前所悬也。是物民户多用之。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者,日小挂千,乃市肆所用也。”可见,“挂钱”的历史是由来已久的。人们对挂钱的喜爱,还有另外一层原因,那就是它名字中的“钱”字,把它们挂在门前檐下,预示着新的一年中,财源会滚滚而来

    春联

    春联俗称“门对对联”、“对子”,雅称“楹联”。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爲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北京大康桃木工艺品——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爲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爲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斤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 http://www.100md.com(邓启耀)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