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锡瑞 要从史料出发而不是从理论出发
有好几个问题,这位1940年代出生的学者沉吟良久,才徐徐开口回应。比如究竟为什么要执着于找出真相,以及,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他在琥珀色的灯光下沉思半晌,然后跟我们分享思考的成果。周锡瑞的思考如此认真,他的答案如此真诚和亲切。至当时始知,倘若有一些东西,可以给一个文明、给世道人心、给微弱的理想,提供一些安慰和安全感,那或许就是学问的尊严和学者的精神。因为这些分享,在高峰之上,我们提前看穿了原野。以至于我在翌日寄周先生的感谢信里说,您可能无法想象我们在您那里度过了一段多么美好的时光。他说选择中国历史完全是“偶然的”。当年想要寻一个大国作为研究对象,无非中印苏。结果研究印度的老师被肯尼迪派去当了大使;而苏联的一众研究者们看起来满腹牢骚。都不喜欢苏联。研究中国的,就“大不一样”。
要听不同的声音
东方养生:搞人文社会科学,重视数据和资料,较之搞情绪搞概念搞观念肯定可靠,不过最近我听说一种可疑的作法,有些人认为,数据或资料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做出不同的解释。这是不是很危险?
周锡瑞:从概念或从结论出发,再去找资料印证,这种说法和做法国内外都有。当然我不是这样的。义和团的那个研究,就是因为发现山东大学有五六十年代做的实际调查,所以我就决定要到山大去。那肘中美刚刚建交,第一批美国学生到中国来,许多标准还没定下来。地方上也不知道应该给我看什么,不应该看什么。我在山东待了将近半年,才开始看到资料。都需要批文的。我是特别重视原始资料,那是最重要的,然后就是实地调查。
东方养生:这些可能得益于您早年所受的训练,当年费正清是您的导师,他对悠有这方面的影响幺?
周锡瑞:对。我所有的导师,都是特别重视原始资料的。我觉得中国比较优秀的老师,也同样非常重视原始资料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86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