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讨彩食年糕
年糕寓有“年年高”之意,所以人们在岁末年初,食用或祭祀,都得用上年糕,以沾来年胜过今年的好彩头。虽仍隆冬,但空气中春天的味道日渐浓郁起来。眼瞅着国人一年之中最看重的节日——春节临近,喜庆的装扮也逐渐点亮着城市和乡村的每个角落。
过年吃什么,想来是个亘古不变且日趋纠结人的话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前只有过年过节时才能吃到的食物,现在只有要心气儿,随便哪一天都可以如年节般大快朵颐,但唯有一样吃食,似乎是过年时的专利,也只有过年的时候吃到它,才会更加增添喜庆,同时讨个好口彩也是它的功能之一,这就是年糕。
作为我国大部分地区过年时必吃的一种食品,年糕在我国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有资料显示,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就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会遗址中发现了稻种,这说明早在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种植稻谷。汉朝人对米糕就有“稻饼”、“饵”、“糍”等多种称呼。古人对米糕的制作也有一个从米粒糕到粉糕的发展过程。公元六世纪的食谱《食次》就载有“白茧糖”(年糕)的制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饭,及热于杵臼净者,春之为米咨糍,须令极熟,勿令有米粒……”,意思是将糯米蒸熟以后,趁热春成米咨,然后切成桃核大小,晾干油炸,滚上糖即可食用。将米磨粉制糕的方法也早有记载,这一点可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得到证明。其制作方法是,将糯米粉用绢罗筛过后,加水、蜜和成硬一点的面团,将枣和栗子等贴在粉团上,用箬叶裹起蒸熟即成。这种糯米糕点颇具中原特色。
米糕,就是我们所说的年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8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