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之后的背影朱自清幼子朱思俞回忆父亲(1)
“他一直指导我们的审美观,和我们小孩的思想不一样。比如我费尽心思刻得挺规矩的,他说‘没意思’,而有时候我随便刻出来的,他说‘这个有点意思’。”当年清华大学建筑系一位老师创作朱自清的雕像时,特别请朱思俞先生去做模特。朱思俞1935年生,是朱自清和陈竹隐最小的儿子,许多人认为在朱家诸兄弟中,朱思俞长相和品行与父亲最为相像。
早岁世事艰
1890年代,是一连串大师相继出生的年代。朱自清生于1898年,50年后,“黎明前最后的黑暗”中,他卒于北平,是贫病交加。盛年早逝。朱氏祖籍浙江绍兴,他生于江苏东海,五岁时迁居扬州,因祖父、父亲都在扬州,故而他自己也总称自己为“扬州人”。朱氏后人,如朱思俞,似乎对家族背景兴趣不大,或认为不足为奇,无意多谈。仍有资料戴朱自清祖父宦游,家庭随迁,构成朱自清后来在散文里而提到的童年,他的感受微妙、复杂,不知是不是因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子”,“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的程度。”
朱自清幼年受教于私塾,其间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1912年人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入北京大学预科,后顺利进入北大哲学系,并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2月出版他的处女诗集《睡吧,小小的人》,1920年哲学系毕业。毕业以后曾先后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任教。1925年起,担任清华大学教授。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大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9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