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东方养生》 > 2012年第4期
编号:12209176
燕青打擂智擒鳌拜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1日 《东方养生》 2012年第4期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随之数千年沉积升华的文化,浸透于家国天下的社会生活,体现在事事物物的方方面面。翻看中华武学的本源与流变,就会发现其中各处,无不闪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从个人的强身健体到拳脚技击,从兵刃的长短刚柔到弩箭镖石,从排兵布阵到兵法战略,既遵循着传统文化中参赞化育的“天人合一”,又暗合着阴阳五行、太极八卦的哲学内涵,还探究着人体本身经络穴位的无穷奥妙,武学实是中华文化智慧的良好体现。

    擒鳌拜 康熙没靠韦小宝

    中华文化“昭明百姓,和谐万邦”的深厚文化内涵,也需要武学的强大自立为之奠基。其中有一项传统的武学技艺,竟然在中国历史上自黄帝以来就与凶险万分的政治斗争紧密相关。其中最为大家熟知的就是大清皇朝,一代圣袒帝王康熙擒拿权臣鳌拜的故事,这项传统武学技艺就是摔跤。武侠小说一代宗主金庸大师,于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鹿鼎记》里面,就有这段故事的精彩演绎。要说拿下鳌拜,就算是九五至尊的康熙手里也紧紧掐着一把冷汗。放下鳌拜满洲“第一巴图鲁”的美誉不表;不说鳌拜不顾康熙旨意,将户部尚书、直隶总督、辅政大臣等一一杀害;就说他战场上出生入死的兄弟,为官数十年久经患难的亲信,权主六部遍布朝野的耳目,想除掉他确有登天之难。

    金庸大师运笔描写这千钧一发的生死时刻,铺垫了十二名拼死抵抗的小太监,被“鳌少保”举手间连毙八人;要有虚构出来的福将“韦小宝”耍诈卖乖、洒香灰、扔香炉、掷飞刀,能用的都用了,还是鳌拜误以为是在“闹着玩”,“手下留情”将其打成重伤;还要有那天子康熙在一旁不断呼喊“鳌少保”拉家常进行迷惑,并在满洲第一勇士背后亲手捅上一刀;乱象环生之下,实为“上天保佑”才取得胜利,读来可谓是“精彩绝伦”。然而金庸大师在演义小说笔下,尚未写到历史真实下的其他凶险。因热播剧《康熙王朝》被大众熟识的索额图,在其时也立下汗马功劳——在鳌拜觐见时下了他的贴身兵刃。至于奉烫茶、掀座椅等等“阴招”,更是按下未表。而其中为擒拿螫拜立下首功的“小太监们”,其实是康熙身边选自贵族子弟的贴身侍卫,还有着另一个亲切些的名字:“小布库”。

    “布库”是满族的一种角力游戏,是为摔跤的一支。满语称摔跤即为布库,清王朝的八旗军中经常开展布库比赛,军中“分左右翼,令其角胜负,负者罚牛羊。”重要的是摔跤对于个人来说,无论身材力量大小。都有相应的技术打法,小布库们相比鳌拜虽然人小力微,但因布库特有的灵活步法、多变攻法,犹自抵住螫拜的神力勇猛,不得不让人感叹。而清王室提倡布库却是有着传统,究其缘由,一是为了训练士兵,所谓“布库诸戏,以习武事”;一是联欢蒙古诸王。清太宗皇太极进军中原,极力加强与蒙古族诸王的团结。布库是两个民族共同喜爱的活动,成为“肄武绥藩”的重要内容。摔跤也在清代皇帝大力提倡下,由满族、蒙族和汉族跤手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得摔跤技术不断提高完善,最终发展成近代中国式摔跤。

    鹁鸽旋 燕青一跤定乾坤

    满清皇朝对摔跤的推广之功自然需要正视,然而中国摔跤的传统可是由来已久。中国重要的古典文献,如《礼记》《春秋公羊传》《汉书》《明史》等,其中关于摔跤的记载屡见不鲜。因为摔跤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摔跤又很多称法,如角抵、角力、相扑、争跤、掼跤、摔角等。根据文字记载与传说,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了摔跤活动。当时,人们在自然界为生存的努力中,以及部落间的冲突中,都利用自己的力量、技巧取得食物和进行自卫,从而产生了古代的摔跤。

    早在上古时期,黄帝与蚩尤的战争中,就有摔跤的影子。南朝人任昉的《述异记》记载:“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翼州有乐名蚩尤戏,其两两三三,头戴牛角以相抵,汉造角抵戏,盖其遗制也。”随后春秋战国、秦汉晋唐中间,很多历史故事,都与摔跤有关,而摔跤本身也逐步兴盛起来。具体表现在一些文艺作品中都有摔跤的出现,老百姓所熟知的《水浒传》中,那“燕青打擂”的故事大家已是耳熟能详。对于燕青神乎其技的摔跤,书中刻画描写淋漓尽致。十分传神,比大众熟知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毫不逊色。且看这段“燕青智扑擎天柱”的文字。

    当时燕青做一块儿蹲在右边,任原先在左边立个门户。燕青只不动弹。初时献台上各占一半,中间心里合交。任原见燕青不动弹,看看逼过右边来,燕青只瞅他下三面。任原暗忖道:“这人必来算我下三面。你看我不消动手,只一脚踢这厮下献台去。”任原看看逼将入来,虚将左脚卖个破绽。燕青叫一声:“不要来!”任原却待奔他,被燕青去任原左胁下穿将过去。任原性起,急转身又来拿燕青,被燕青虚跃一跃,又在右胁下钻过去。大汉转身终是不便,三换换得脚步乱了。燕青却抢将入去,用右手扭住任原,探左手插入任原交裆,用肩胛顶住他胸脯,把任原直托将起来,头重脚轻,借力便旋四五旋,旋到献台边,叫一声:“下去!”把任原头在下,脚在上,直撺下献台来。这一扑,名唤做鹁鸽旋。数万的香官看了,齐声喝采。

    从立定门户,到故布疑阵;从按兵不动,到诱敌深入;从声东击西,到克敌制胜;以当今视角而言,燕青可是把心理战运用到至高水平,更重要的是从战术到跤技,都是摔跤千百年流传下来积累的智慧结晶。燕青运用的摔跤技法,尤让人眼前一亮,想在其中看出摔跤的些许妙处。

    汇绝技 新“国跤”博采众长

    从历史事件到文学作品,摔跤能享受盛名的原因,被争相传颂的根由,还是它千百年来传承的中华武学文化的颠毫妙用。燕青运用的“鹁鸽旋”是以小打大,于是相对的招式有“虎抱头”是以强打弱,都是摔跤以巧取胜的典范动作。中国式摔跤有句俗话:“大绊子三十六,小绊子似牛毛”,称得上是妙用无穷。实战中可以运用抓跤衣、握腕、握肘、抱脖;手上耘、横、捅、撕、推、按、拿;脚上配以耙、瞠;动作变化多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克敌制胜。练习者有可以根据自身特色,身材矮小、动作比较灵活的人,可着重选练小得合、捞、磨、端踢、掐撮、躺刀、入、穿档靠、蹩、掏、耙、刀勾、豁、揣、捆等技术动作;身高、体重、力气大的人,可重点练勾、别、缠、踢、掰、叉、涮、拧、锓、拄、撮、肘、拍、撴、装、错、披以及大得合等技术动作。

    这一套摔跤技艺学到身上,如有神助一般。在今天大家能看到这项传统神技,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体委大力支持,弘扬国粹的结果。中国式摔跤是将清代北方的摔跤流派融台而成,其中以北平跤、保定跤、天津跤为主流,同时也吸取了山西、蒙古等地的摔跤技法。北平跤是清代善扑营的正统传承,也称为“满人摔跤”。其有王者风范,重视力量,技术动作大、架式相较其他流派的小,所以也称为“小架式”,形似狸猫夜巡。保定跤又称“汉人摔跤”,其特色在于比赛时,两人未及站好就敏捷的靠近,手一搭上就立即摔倒。这种技术快速,也称为“快跤”,以擅用“撕、崩、捅”技巧闻名。天津跤在速度与架势上是保定跤和北平跤的中间型摔法,而以力量著称,动作非常粗野、刚猛、自然。将灵巧、速度、力量融为一体。

    此外中国式摔跤还吸收了山西跤、蒙古跤等,尤其是从宋朝流传至山西中部到大同,忻州一代山西北部的矿都之间的山西跤,有着擅长各式的抱腿、搂腿技巧的技术特点。而从此上各种流派的捧跤。到最终汇聚融合而成的中国式摔跤,是中华文化、东方智慧的具体展现。心怀恩慈,仁爱天下的风范,让中国式摔跤处处闪耀着古老又活泼的东方智慧。克敌制胜绝不是赶尽杀绝;技高一筹未必是身大力强;圆通无碍,扬长避短,借力打力,点到为止,处处印证着东方智慧的宽容博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更是一方文化成就一方民族特色。有“道”的追求,有“术”的钻研,中国式摔跤成就了它规格恢弘、技术精细的一代传奇。

    观摩、演练其他世界摔跤的技术动作,如跪撑、坐桥、双肩触地等,认识到与中国式摔跤不同,这些摔跤异常残酷。一些关节技、绞技、擒技使人窒息,造成严重伤害,尤其还有反关节的残忍技巧导致伤残,乃至抱憾终身。透过中国式摔跤这一项体育,就可见千百年雄踞世界东方中华民族,自有其繁衍不息的生生大道。这个充满慈爱、善良、仁义、智慧的伟大民族,如同中国式摔跤等民族文化,也定将更好地与世界文明对话、交流。, 百拇医药(吴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