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东方养生》 > 2012年第10期
编号:12348840
盗墓笔记里的风水字(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日 《东方养生》 2012年第10期
     盗墓之起源

    人死乃大,入土为安。众多生前喜爱的宝物自然随着逝者陪葬,也是对逝者的尊重与满足。秦始皇如此,李世民也是如此。但正因如此,盗墓者对此早就觊觎几千年了。但是中国幅员辽阔,盗墓者几千年来倒也练就一身本事。其中重要的本事就是堪舆墓葬。

    堪舆学的五大要素:龙、穴、砂、水、向,本质是“气”。那些所谓的寻龙,捉穴,察砂,觅水,定向,目的都在于察寻吉气,避开煞气。何谓“气”?气者,虚处来,实处止。“阳宅照鞍重水,阴穴照尖重山”。说的就是阳宅看重水势,要向照马鞍形的虚缺处,以求无阻地吸纳生元之气。埋葬死人的阴宅则看重山体的龙脉之气,墓穴吸收的生气和死气有很大讲究,一般都种植松柏等尖顶植物或矗立石像。至于截腰、汲阴、担枕头、角冲、天堑煞的不利地形,尽力避免。

    盗墓者长年累月接触墓葬,加上秘传手艺,早就形成自己流派,说是学者有辱斯文,但大致也算盗亦有道了。盗墓勾当的人可分为两种,一种官盗,像汉末的董卓、曹操,五代的温韬,到民国时的孙殿英等,都很有名。董卓是利欲熏心,曹操多少有些现实,为了迅速满足原始积累,随后招兵军屯而扩张。他们往往动用大批士兵,明火执杖地大干;“摸金校尉”的名目,就是这么来的。

    还有一种是民盗,分布各地,人数众多,都是偷偷地进行,挖开墓室、棺材,从中取出随葬的财物珍宝,大发横财。多集中在古墓葬较多的地方,如河南洛阳地区、陕西关中、湖南长沙周边一带等地。

    秦汉多是覆斗式的墓葬。覆斗就是说封土堆的形状,像是把量米的斗翻过来盖在上面,四边见棱见线,最顶端是个小小的正方形平台,有些像埃及的金字塔,只不过中国的多了一个边,与玛雅文明中的金字塔惊人地相似。故此,说白令海峡不可逾越之前,有东渡美洲者,并不稀奇。

    唐代开山为陵,气势雄浑,这也和当时大唐盛世的国力有关。唐代地宫都用大石堆砌,铸铁长条加固,很难破墓墙而入。不过古墓修得再如何铜墙铁壁,也不是无缝的鸡蛋,任何陵墓都有虚位,从堪舆学的角度说,为了藏风聚气,如果墓中没有虚位,风水再好的宝穴也没有半点用处。为了保持风水位的形与势、让风水宝地固定不变,陵墓的格局不可周密,需要气聚而有融,一般陵墓的甬道或者后殿便是融气之所,那种地方不能封得太实,否则于主不利。

    从南宋到明末清初这一段时期,兵祸接连不断,中国古代史上最大的几次自然灾害也都出现在这一时期,国力虚弱,王公贵族的陵墓规模就不如以前那么奢华了。再后来到了清代,康乾时期,国家的经济与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恢复,陵墓的建筑风格为之一变,更注重地面的建筑,与祭奠的宗庙园林相结合,且吸取了前朝的防盗经验,清代地宫墓室的结构都异常坚固。最难以下手。

    盗墓派系源流小考

    墓派别不少,其中,崂山道士擅长于驱鬼捉妖,镇压僵尸,诅咒解咒,传统中医,地脉风水,内家功夫等其中地脉风水与传统功夫两法分流到山贼组织,形成了卸岭力士一派。绿林军中多有崂山门下。唐末黄巢就传说学过崂山之术,并曾经在陕西挖过多处唐墓以充军饷。按照黄巢部队流动作战的特点,不开挖古墓,也确实没钱劳军。甚至还出现过占领长安后以宫女百姓为军粮的行为,可见这位冲天大将军以及手下有多生冷不忌。而真正崂山派内部这些本领却逐渐失去传承。崂山道士多以驱妖捉鬼,周游行医为生,也有人为富豪官宦服务,对付政敌私敌。为何失传?只因恪守律条,没有实证。崂山弟子以行事胆大妄为著称,号称只尊天命,不理人情。盗墓流派者回避僵尸的法器药物,也多为崂山弟子所创。与茅山为宿仇。

    茅山派,传说为中国南朝齐、梁道士陶弘景所创。茅山一派擅长寻穴找墓,风水祭祀,迎亲典礼,机关阵法,相面测字,看八字,算吉凶,甚至逆天改命等等。其中机关阵法,与搬山分甲术意外流失,形成了掘丘一行中的搬山道人_派。茅山派人多以道士身份,巡游四方,以参赞红白喜事,看风水找坟地,看相算命等行为生。茅山派认为天命虽不可违却可变,所以最擅长利用墓穴改变他人命运。也因此和掘丘者水火不容,中土墓穴中的守墓机关,号称有半数为茅山弟子所创。

    历史上盗墓相当普遍,甚至曾经成为某些区域的地方风习,成为某些家族的营生手段,成为某些社会群体的行业特征。

    新石器时代的考古资料已经可以看到有意识的墓葬破坏现象的遗存。春秋“礼崩乐坏”之后,厚葬之风兴起,于是盗墓行为益为盛行。陕西凤翔的秦公1号大墓,是迄今所发现的先秦时期规模最大的墓葬,也是中国应用科学考古方法发掘的最大的墓葬。这座古墓发现盗洞247个,其中有10数个盗洞直接打入椁室。

    司马迁注意到当时“掘冢”行为的普遍。盗墓虽是“奸事”,当时却有人因此起家致富。西汉时不法贵族作恶地方,盗墓竟然成为一种骄悍者嗜好的游戏,于是有“国内冢藏,一皆发掘”,“所发冢墓,不可胜数”的情形。两汉一些严重的社会动乱,如吴楚七国之乱、推翻新莽王朝的民众暴动等,都有大规模盗墓的记录。汉魏之际曾经发生盗墓的高潮,曹操甚至设立了名号为“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专门指挥盗掘冢墓的官职。幸亏这些官职没有封侯,要是叫个发丘中郎将汉寿亭侯,那非要把某位武圣气死。

    唐人“群盗多蚊虻”“荒冢入锄声”“髓髅半出地”“白骨下纵横”等诗句,也反映了盗墓风习的普遍。唐代宗时,郭子仪父亲的墓葬被盗掘,有人疑心是鱼朝恩指使。而郭子仪在御前说到此事时,承认自己所统领的军队也多有破坏陵墓的行为。据史书记载,自唐末到五代初,关中的唐帝陵墓除唐高宗、武则天合葬乾陵外,被逐一盗掘,无一幸免。乾陵也被黄巢的士兵挖出深谷,差点儿得逞。

    宋元明清时代的冢墓发掘和冢墓破坏事件史不绝书。作为政府行为的掘墓事件,最为典型的是金王朝扶植的伪齐政权在中原地区对两京冢墓的大规模破坏。刘豫曾经专设主管盗掘陵墓的官员“河南淘沙官”和“汴京淘沙官”。这个官职听起来比曹操的中郎将体面点。

    元代蒙古贵族信用的僧侣,有发掘南宋陵墓的行为。为的是断绝南宋赵家苗裔。明万历年间,宦官陈奉处理民间盗发李林甫妻杨氏墓一案,为“得黄金巨万”的信息所诱使,竟然“悉发境内诸墓”。武昌市民为此掀起激烈的抗议风潮,几乎形成暴动。

    , 百拇医药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