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毒治大病
药物的偏性,毒性,狼毒,巴豆,砒霜,中药毒副作用,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
人若吞服巴豆一枚,可以致死;老鼠吞吃三年,可使体重到三十斤……“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这是《周礼,天官冢宰》中的一句话。医师指当时掌管医疗卫生的最高领导;毒药,是指各类药物,古人把药物的偏性也称之为毒性。
老话讲,是药三分毒。其实这句话也要看怎么理解。药物、食物都有它的性味,古人总结为“四性五味”。四性又称四气,即寒、热、温、凉;五味,即辛、甘、苦、酸、咸。
五谷杂粮都有性味,只是相对平和,可以做常用食物;药物,无论植物的根茎花叶,动物的骨骼、内脏及矿物等等,都是取其偏性,以偏纠偏,以毒攻毒。如辛热的巴豆、川乌、附子,辛酸热的砒霜,苦寒的甘遂、辛寒的水银,辛平的狼毒等。
看到这些药名,熟悉或不熟悉药物的人一样会不禁心跳,这些多是管控的药物,平常药房干脆不备,免得生出事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些著名的医院的自制剂尚会配制应用,随着人事更替,制度的管理,而今多是渐疏渐远。
狼毒
在《本经逢原》中有:“苦辛,寒。大毒。”这个药是入肺经和肾经气分的,就是可以在气的层面对肺和肾以影响。在《药性论》中有:“治痰饮、症瘕”的描述。对很多杂病如水肿腹胀,痰食虫积、心腹疼痛、慢性气管炎、淋巴结肿大、皮肤疥癣、骨骼附睾结核、痔疮、肺胃肿瘤等,用之得当,多有良效。
为什么这一味药可以对多种病有效呢?就是这些病的病因都是痰饮、症瘕引起。能把身体的痰浊、水饮和症瘕(就是俗话说积聚的凉疙瘩)祛除化散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3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