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东方养生》 > 2012年第12期
编号:12349260
李沧东的绿色动力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日 《东方养生》 2012年第12期
     他是导演、编剧,還是作家。他曾做过教师,還担任过韩国文化观光部部长。他到了43岁才开始拍电影,迄今一共拍摄了五部电影,可以用“低产”来形容,然而他却以电影而闻名世界,因为其中有三部入围戛纳的竞赛单元,有两部电影得奖。他就是韩国导演李沧东。

    作为一个作家出身的导演,李沧东对于作品的文学性格外注重。他最喜欢的作家,居然是中国的鲁迅,因为他认为,“鲁迅对人类有很深刻的了解,他不仅了解人的弱点和缺点,而且也非常深爱和深信人类。”

    李沧东擅长的,是用一种平静而唯美,带有强烈纪实色彩的画面来描绘小人物或者是边缘人物的生存状态,他们常以被家人、社会遗弃并以漂泊的姿态出现。“边缘人”,是来源于德国社会学家希姆米尔的“陌生人”的概念,是—种社会体制中的局外人形象。

    李沧东的电影在展现凄厉和残酷的现实时,常常能够给人一种强烈的“带入感”,使作为旁观者的观众,感到犹如被带入了影片的情节之中,自己也成为一位当事者的感觉。
, 百拇医药
    “薄荷糖”找回失去的绿色动力

    这是李沧东著名的“绿色三部曲”之一。《薄荷糖》的叙事采取了一种独特的倒叙方式,倒退行驶的列车,带着观众在时光中旅行,一幕一幕地展现过去的七个片段的画面。这里包含着一个隐喻——火车跟汽车不一样之处,就在于它的轨迹是被固定在铁轨上的,不能有任何偏离,这就像男主角永浩充满无奈,无法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一样。

    年轻的永浩在一次活动中遇到了女主角顺任,她给他吃薄荷糖,两个人互生好感。薄荷糖在这里,不仅是爱情的信物,還包含了那时年轻纯真的永浩对于生活的热爱和憧憬。然而,从1979到1997年,十多年间,物是人非,永浩一直把历史和现实带来的严重伤害埋在心底,采取逃避和压抑的态度,最终造成了爆发——影片的最后,他终于号叫着,爬上奇遥里铁桥,让奔驰的列车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这里正是他与顺任第一次见面的地方。一切回不去的过往都随着列车远去,只有薄荷糖没有变。

    这是一部横跨几个历史年代的史诗式的作品,但是却并无宏大的场面,而是从个体的人来以小见大地展现社会的变革和人在历史中的尴尬地位。通过内在的探寻,揭示一个人的灵魂随着政治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扭曲异化的内心轨迹。正如李沧东所说的,“个体是历史最脆弱的人质”,只要你恰巧站在历史的轨道上,你就必将被击溃,永浩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他最后的遗言是“我要回去”,实际上他是想绕过历史的车轮,而安详于自己的少年时代的青葱岁月。
, 百拇医药
    三部曲中绿色的意象,象征着什么呢?“我塑造的角色都是普通人,他们或失去了很多东西,或是遭遇了厄运,可他们拥有一种动力,一种找回失去东西的动力,所以我的电影里的绿色,表现的正是这种动力。”李沧东如是说。

    “密阳”人生的意义不在天上

    密阳是一个地名。意思恰如字面所示,秘密的阳光。这个地名在片中反复出现,带着强烈的隐喻。正如开药店的牧师太太说的阳光后面的秘密——“每一缕阳光下,都有着上帝的旨意”。

    女主角钢琴教师李申爱在丧夫之后,带着儿子来到丈夫的故乡密阳去开始新的生活,希望能够治愈感情上的伤痕,然而却飞来横祸,儿子被绑匪撕票,从而陷入了更深的伤痛。为了寻求心灵的解脱,原本对基督教将信将疑的申爱,终于加入了基督徒的行列。她明白了从怨恨中得不到解脱,于是打算宽恕杀害儿子的仇人,可是宽恕却也变得不可能,因为当她带着花去监狱探望这位罪犯的时候,出乎意料的是他没有显示出应有的负罪和忏悔,反而笑得和她一样灿烂,说:“我很感谢你也找到了我们的上帝,我已经不再需要你的原谅了。因为我早已经被主原谅了。”,原来他早已皈依了上帝。对于申爱来说,罪恶居然能够如此轻易地就获得赦免,意味着黑格尔式的“偶像的黄昏”。在随之而来的黑暗中,她感到一种强烈的受到愚弄的感觉。于是,申爱崩溃了,信仰在一瞬间崩塌,进入一种癫狂,开始做出给教会捣乱的举动。最后,在乎凡的现世生活中寻得了内心的平静。

    基督教显然不是廉价的止痛药或救命稻草,带着逃避的态度需求救赎显然是得不到的,然而终极的救赎如何实现?开放性的结局中,没有给出答案。

    电影的第一个镜头,是隔着车窗仰拍的天空,而最后的一个镜头则恰恰相反,是俯拍的地面。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李沧东自己是这样解释的:“我们知道女主人公是一直要寻找生命意义的人,痛苦对于她来说也是有意义的。她来到丈夫的老家‘密阳’,就是要寻找生命的意义。我觉得人生的意义不在天上,在我们的现实里。现实生活虽然丑陋粗糙,毕竟是生活的基础。”, 百拇医药(刘亦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