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觉的高潮
佛教禅宗里有这样一个公案:有一个人被老虎追赶到悬崖边,万般无奈之下,沿一棵野藤攀援而下,下到一半才发现,地上还有一只老虎张着血盆大口,在悬崖底下欢迎他,偏在此时,他又看见一只老鼠在啃着维系他一线生机的野藤。人悬在半空之中,命运完全不能操控,彻底陷入了绝望的境地。此时,他一扭头,突然发现脸颊蹭到一颗水嫩嫩的晶莹剔透的红樱桃,他下意识地腾出一只手,摘下那颗红樱桃吃掉,边吃边叹:好鲜美的果实啊!
不知你是否能参透这个公案里的机锋,人生境遇之困苦与尴尬,实在不可测度,难以形容,而于此绝险之地,竟能突发奇想,领略品尝大自然的美味。美味于口齿留香之际,意念竟能超脱一时困顿,想必那种惊心动魄的鲜美,真能让人一念心歇,物我双泯。此时此景中,美味,用句佛家的术语来说,有一种令人醍醐灌顶的作用。
食物,能够提供人类各种活动的营养和热量,是人类社会从古至今,几乎一切政治、战争、宗教、文化、历史的中心话题。而美味佳肴,则除了填饱肚皮之外,还能满足人类上升到美学高度的口腹之欲。在有关部门主持的一个文化调查中,《论语》中的“食不厌精”,是国人对“四书”中记忆和理解最准确的先圣言论。美味之神奇,何至于斯?
孔子笑嘻嘻地说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亚圣孟子皱着眉叹道:“食色性也。”国学大师钱钟书也悠悠地说:“饮食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大文化。”艺术家张大千直截了当地点评:“吃是人生最高艺术”。托尔斯泰则发出这样的感慨“上帝给我们送来了食物,而魔鬼却派来了厨师。”
看着无数超凡脱俗的艺术大师或是诚心或是无奈地落入其彀中,成为美味佳肴的忠诚“粉丝”,我们不禁想了解:美味的魔力,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当你吃饭的时候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2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