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与生活》 > 2007年第2期
编号:11405764
民间文学中的豆腐(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1日 《食品与生活》 2007年第2期
     A

    最大众化的美味食品,是豆腐。

    鉴于此,在浩如烟海的我国民间文学中,有不少故事都提到了豆腐,比如戏剧舞台上的小丑,鼻子上有块白粉,这白粉就是豆腐。

    据民间故事称,武松打虎归来后,县官要他披红挂绿骑马上街,此事轰动了阳谷县。于是满街潮涌,人人争先,皆欲一睹壮士风采,可怜武大郎个子矮,蹦跳再三也无法看到,情急之际,便爬上了一家豆腐店的豆腐架。当武松来到面前时,他高兴得手舞足蹈,把豆腐架踩倒了。老板生气,便抓起一块豆腐摔在武大郎脸上,那豆腐应声开花,人们也快活地大笑,都说武大郎成了“漂亮”的小花脸——从此,丑角便被称为小花脸,且鼻子上都要画上一方白花花的豆腐块。

    豆腐的好名声,还使人想起了关公——湖北荆州的豆腐,就是以“关公”命名的。传说,关公镇守荆州时,恰逢天气炎热,士兵们以辣椒下饭,不少人得了内生火的病。关公知道豆腐中有石膏的成分,石膏性凉可以败火,便亲自下厨,大显身手,结果做出的豆腐特别水灵,特别清凉。将土们吃了这种豆腐,生内火的病很快好了。再后来,江陵籍的将士还把家乡出产的皮蛋拌入嫩豆腐,加上佐料,使其味道更鲜更美,如此代代相传,终于成了一道名菜。

    尤其有趣的是,即便是豆腐渣,在民间文学中也同样榜上有名——浙江湖州一带的“腊月二十五”,就是这样一个与豆腐渣有关的节日。据说,玉皇大帝每年都要听灶王的汇报,以此决定他的“方针大计”。有一年年成不好,玉皇大帝听了灶王的汇报后,仍不放心,就派天神下凡搞搞“调查研究”,结果看到家家在吃豆腐渣,不见一丝荤腥。玉皇于是开恩,第二年给了人间一个田蚕双丰收的好年成。这以后,每到腊月二十五,当地居民都要吃吃豆腐渣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7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