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与生活》 > 2007年第12期
编号:11512644
“冬藏菜”和“冬舂米”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1日 《食品与生活》 2007年第12期
     在几千年的中国农耕年代,人们已习惯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生活习惯。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一年的辛勤劳作终于有了收获的结果,古人没有现代的食品保鲜、贮藏设备和技术,秋天的丰收果实必须想一种法子把它贮藏起来,于是,“冬藏”就成为冬日的重要活动。

    古代,一般把“立冬”(一般在公元历的11月8日)作为冬日的开始,约3个月,至“立春”(一般在公元历的2月4日)结束,故称“三冬”。“冬藏”只是冬日的一种习惯,并不限于哪一天,但大部分的“冬藏”是在冬至日(一般在12月22日)前后进行。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序》中说:

    杭(州)俗,腌菜例于冬至开缸,先祀而后食。故居节物之一。

    杭州风俗,冬日腌制的咸菜照例在冬至这一天开甏,而且用新腌的咸菜祭祀祖先后才能给活人食用,所以作者把腌菜也列为岁时风俗。作者还作词云:

    吴盐匀洒密加封, 底春回菜甲松。

    碎剪冰条付残齿,贫家一样过肥冬。

    顾禄《清嘉录·十月·盐菜》:比户盐藏菘菜于缸,为御冬之旨蓄,皆去其心,呼为“藏菜”,亦曰“盐菜”。有经水滴而淡者,名曰“水菜”。盛以所去之菜心,刳菔为条,两者各寸断,盐拌酒渍入瓶,倒埋灰窖,过冬不坏,俗名“春不老”。

    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一·莱菔》中讲:“上古谓之芦,中古转为莱菔,后世讹为萝卜。”《清嘉录》中提到的“”就是现在人讲的“萝卜”。顾名思义,所谓“春不老”,应该是指冬日腌菜,到开春后仍可食用而且口感不改的腌萝卜。后来“春不老”则成了腌制的萝卜干的一种商品名称,我记忆中,以前一种“常州萝卜干”也被叫做“春不老”,它并不是“刳菔为条”,而是用小的红萝卜晒干后再腌制的萝卜干,口味与“肖山萝卜干”相近,但吃口更爽口一点。

    清乾隆上海人李行南《申江竹枝词》:

    腌糟蔬果满瓶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78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