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名人饮食缘之五十一
1471、刘晓庆为主演电影《芙蓉镇》,拜王村唯一的米豆腐店老板娘为师,学会了做米豆腐,由是原本简单朴实的浸米、磨浆、煮浆、调味的碗,到米豆腐成品出锅,都成为甜美内容,王村也因米豆腐成为世界风味小吃。王村也就改名“芙蓉镇”。1472、梁实秋抗战前夕在长沙天心阁吃鸡火面,多年后仍对此面印象甚深,首先是盛面的碗,大而且深,先声夺人;面汤清可见底,一抹面条排列整齐,像是美人头上才梳拢好的发蓬,一根不扰;面上又是几片火腿鸡脯,看了就觉得可人。
1473、吴宓抗战时在昆明西南联大教书,因独身无家,常到文林街一家只卖牛肉面小铺进餐,老板极尊重他,每次调整面价,都要征得吴同意。吴听完老板说明涨价理由,就把老价目表撤下,在一张红纸上用毛笔正楷写一张新的价目表贴在墙上:烧牛肉多少钱一碗,牛肉面或净面多少钱一碗。
1474、汪曾祺就读西南联大时,每天坐茶馆,当时叫做“泡茶馆”。他说:“我看‘杂书’,多半是在茶馆里看的。我这个作家,实在是在茶馆里‘泡’出来的。”因而在《我为什么写作》自称:考入大学,成天“泡茶”。
1475、毛泽东1953年6月与上甘岭指挥者、第十五军军长秦基伟谈话。当秦汇报志愿军战士们说,毛主席对我们最关心,专门给高岗副主席打电话,叫给志愿军吃好点。高岗副主席听错了,叫成让给志愿军吃炒面。所以志愿者天天吃炒面。他听了惊讶地说:“我没有这样说呀!”秦说:“是战士们讲高岗副主席的俏皮话,算是个笑话。”毛哈哈大笑说:“还是不愿吃炒面啊,可是国家还穷呵,拿不出好东西了,委屈了同志们……”
1476、陈毅爱吃肉,因为体胖,为保健医生和夫人张茜限制。陈总想摆脱这种限制,有次路过昆明,宴会时,看见爱吃的肉上来了,就对张茜说:“我的手绢在外间屋子的上衣口袋里,你去给我取来。”待张茜离开,他就大口大口地吃肉了。
1477、蔡元培通常就餐是喝酒不吃饭的,据程沧波回忆,在南京中央研究院时,他们一起就餐,蔡先生是不吃饭的,在饭桌上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61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