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与生活》 > 2008年第11期
编号:11703676
中华名人饮食缘之五十九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1月1日 《食品与生活》 2008年第11期
     1723、戴逸在文革中去江西余江五七干校,分配在养猪班,任务是喂20多头永远也喂不肥的“老头猪”。为了让它们长肥,他买来多本《养猪指南》,但仍没有把猪养肥。

    1724、杨成武在长征中于毛儿盖缴获了牦牛几十头,绵羊五六百只。虽然无盐,全团还是饱餐了一顿,还分给其他兄弟部队,剩下的牛羊杀掉煮熟,一块块切开,再把它串起来做成了肉干。

    1725、唐金龙过草地时,数日未进食,饿极。出草地后,急向藏民购二十只鸡,两个“锅盖”(每个重五斤),与李文清等四人聚餐,狼吞虎咽,一扫而光。半夜,四人均腹胀如斛,于地打滚。一人竟胀死。唐后来回忆:长征途中,差一点饿死,又差一点胀死。

    1726、曹聚仁抗战时初至豫西,在一家比较好的人家住下,吃饭时招待所用食油,说最多时也只用三钱。曹以为一只菜肴用三钱油不错了。不料只是汤面上浮着七八滴油而已。原来“三钱油”,乃是用线穿了一枚制钱,向油壶口浸了一下,提出来能滴二三滴油,就是一钱油。
, 百拇医药
    1727、舒芜1973年冬赴广州中山大学,时为旧友的杨荣国正因批儒红得发紫,留他吃午饭。后胡希明听说找了杨,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过去找的都是些右派,现在找到这位大左派,也许不同了吧。”又开玩笑要他可刻一闲章:“曾蒙杨荣国赏饭”。

    1728、聂绀弩1968年关进北京半步桥模范监狱。监狱一周两次改善伙食,每次每人都可分到一碗好肉,主食也是白面馒头或大米饭,平时也有西红柿蛋汤和炒菜。他后来回忆说:“当我在半步桥吃得满嘴是油时,不免偶然想到,如果全国农村都吃到这种伙食,那将是什么情况?”

    1729、邵洵美在上世纪30年代初上海国际饭店未建之前,每年过生日,都要到那时上海最大的西菜馆“一品香”。因为属虎,还要在那儿订做一只像真老虎大的奶油老虎,作为生日蛋糕,摆在一只玻璃橱里,四周缀满红绿电灯(当时还未有霓虹灯)。

    1730、唐纳1953年在法国巴黎与友人合办川菜馆取名“明明餐馆”。他说:“取名‘明明’,一是我的生意童叟无欺,账目明明白白;二是两个人合伙经营,也要明明白白,绝不做欺友之事;三是我现在终于明白了人生是什么!”
, 百拇医药
    1731、曹禺抗战时在成都,常往“不醉无归”小酒店吃四川小吃。他后来回忆吃麻辣火锅的情况:把肉往红色的油锅里一涮,再吃就辣乎乎的,让你感到浑身发热冒汗,却吃得舒服;回锅肉又香又不腻人,也是我最喜欢吃的。因而90年代在北京住医院时,还要买麻辣酱,用作担担面调料。

    1732、刘心武用电脑写作一般是在晚上十时至凌晨四时,但从不吃夜餐,也不抽烟,只是不停地喝绿茶,据说是为了促进新陈代谢,使脑子保持清醒。

    1733、吴瑞山将军一生嗜酒,战争年代水壶中装满烈酒,行军途中以酒代水,直到古稀之年,每日仍必饮六杯白酒。

    1734、刘青山在抗战中任县委书记时,很长时间在后北曹村的地窖里藏身,晚出朝归打击日本鬼子。每天吃的是三只粮糠掺半炕的干饼子,一砂壶冷开水。但在抗战胜利后当了冀中八分区中共地委书记,回到该村,村民热情凑钱打酒买菜招待,敬酒时,刘却用筷子指着盘里烧鸡,说鸡色不正,是隔夜的,硬是不吃,村民只好赶上几十里路另买一只。解放初期,刘当中共天津地委书记,大冬天非要吃韭菜馅饺子,又嫌韭菜辣胃,逼得厨子赶到北平郊区四季青暖房买来韭菜,且在每个饺子里掺进一整棵韭菜,包的时候,把韭菜白露出来,等煮熟了再抽出韭菜,使饺子只留下韭菜鲜味而吃不着韭菜了。
, 百拇医药
    1735、许世英比于右任大六岁。每逢于生日,总是坐着轮椅由人推着向于祝寿,寿礼也总是用一张大红纸包着四只大苹果,意为“四季平安”。

    1736、于右任某日以羊肉与鱼同炖招待友朋品尝。朋友称赞此菜味美,且香气四溢,并称:水里鱼与陆地羊搭配烹饪,可算是一大发明。于说:“非也,古书都有此法。”众人想不出典故。于笑说:“古人造的‘鲜’字,不就是鱼和羊合成的吗?”

    1737、韩红1979年在北京读小学,与靠卖冰棍为生的祖母相依为命。每天中午,祖母把冰棍箱推到小学门口叫卖,她就坐在小推车上吃从家里带来的午饭。在小学时她便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9岁就正式加入合唱团,因而她常说:“我的歌声是从奶奶的冰棍箱里飞出来的。”

    1738、陈三立民初在南京与有“江南酒徒”之称的顾石公为友,每逢正月初七,便至鉴园剪韭菜、挑野菜,以荐春鱼,宴请嘉宾,作挑菜令。当宾主尽醉时,顾便借酒发泄。后顾死,陈有《哭顾石公》诗回忆:“吾爱顾石公,骂座滋婉娈。酣嬉淋漓馀,角出辄饮满。”
, 百拇医药
    1739、张大千18岁时遭绑票,匪首见他文笔好,竟要他当“军师”,为防逃跑,队伍外出,就令一厨师看管。由此得以观摩和帮助烧菜,后来竟成名厨,以红烧狮子头、红油猪蹄和菌菇烧鸡尾为看家菜。

    1740、何应钦一生认为:夫妻之情远胜于权力和钱财。他有两条非成文规定:一是每天必要和夫人聊会儿天;二是每天至少要和夫人一起吃一顿饭,要么是早餐,要么是晚餐。

    1741、金洪义为清真饭馆厨师,因从他铺卖爆牛肉,十分鲜嫩,由此从牛肉爆烙可以自由掌握火候,比整煮都要方便,于是用平锅制作,将饺子改成锅贴,并多次配方做馅,终于制成了“牛肉锅贴”,因为姓金,被称为“锅贴金”。

    1742、邵滨荪60年代初下部队体验生活,被安排担任副营长。那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吃饭是山芋藤,抽烟也是山芋藤,但仍要与战士一起训练。

    1743、吴忠任52师师长时,1949年4月渡江战役后,部队路经江西永新,有炊事班在路边农家有强买猪事,引起不满,直告到18军军部,军部派人调查,那对老夫妇竟是军长张国华父母。吴忠知道后,向张作检讨。张一笑而置之说:“大水冲倒龙王庙了,我父母养的猪,不给我的军队吃,给谁吃?”
, 百拇医药
    1744、陈光标每天要吃且只吃一只煮鸡蛋,一般是慢慢地吃,认真品味。起源乃是小时家穷,忍不住吃了一只生鸡蛋,被父母发现打了一顿。父亲反复告诫“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此引为特殊情节,永志不忘。

    1745、潘慰自日本九州引进味千拉面,在香港生意火爆;为在深圳推销,和伙计推着大篷车,现煮现卖,以致顾客在雨中排成长队。她因不停用筷为顾客夹菜,手指间都磨出了水泡。

    1746、周恩来在与李井泉、万里商定,于1959年在北京开设了“四川饭店”,由朱慧任经理,每当领导人前来用餐,菜单都由她亲自审定。说起他们喜欢吃哪些菜点,如数家珍:毛泽东吃网油灯笼鸡;邓小平炒豌豆尖、樟茶鸭、豆渣鸭脯;杨尚昆樟茶肉、干烧鳜鱼;董必武喜欢吃宜宾糟蛋,每当有了,就给送去。但她服务周到,却坚持无论何人用餐,都不免费、打折,必须付钱。

    1747、赵丹1973年秋从看守所转到五七干校,第一餐是排队买菜肴。他站在写有“回锅肉”那一行,又要了三两饭。回锅肉有辣味,开胃,他这一顿吃得特别香,多年难忘。
, 百拇医药
    1748、周恩来1962年在收到家乡淮安送来的特产茶馓,它乃是上等白面用麻油炸成的。周要秘书转告说:一定不能收。要是收下来,以后还会有人送的。总理还叫他带给他们一份中央关于不准请客送礼的文件。

    1749、陈光标1978年10岁时利用中午放学时间,用两只5公斤重的桶从30米深井取水,再拿出小扁担挑到3里外的集镇上叫卖,一分钱可随便喝,一个中午挣的钱即相当村里成年人半年的工钱。后来他乐于捐献,创业十年就超过四亿元。他说:“如果你有一杯水,你可以独自享用;如果你有一桶水,你可以存放家中;但如果你有一条河,你就要学会与他一起分享。”

    1750、习仲勋上世纪80年代初在北京,午餐全家常吃的就是一人一碗陕西米粉;一盘面包切成一片片,米粉吃完才喝汤。

    1751、蒋经国晚年因受糖尿病所困,用餐时只吃菜肴,不吃主粮为蒋家惯例。蒋最喜爱吃的家常菜是砂锅鱼头,还有粉条、冻豆腐。如蒋孝勇和他一起就餐,必先把鱼头腮边那两块最鲜嫩的肉,搛到蒋经国碗里,然后再在鱼肉上浇上一大匙辣油,加几丝大蒜。每逢此时,蒋经国就会说:“砂锅鱼头还可以留一些到晚上吃。”, http://www.100md.com(盛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