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与生活》 > 2008年第12期
编号:11719438
古人盥洗三件事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2月1日 《食品与生活》 2008年第12期
     刷牙

    《诗经·卫风·硕人》中形容美人“齿如瓠犀”,牙齿要像葫芦籽一样洁白。牙齿参差不齐者则称之为“龃龉”,咬合不齐者称为“龊”,排列不正者称为“龇”,不平整者为“龋”,古人均视之为病态。

    最早的牙刷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东汉高世安所译《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中讲到洗浴所需的7种用具,其中“六者杨枝”,是将杨枝的一端打造成刷状蘸药或香料刷牙。还有直接咀嚼杨柳嫩枝清洁牙齿的,即“晨嚼齿木”。《外台秘要》记载,将杨枝一头咬软蘸药物揩牙可使牙“香而光洁”。明代李时珍也认为,将嫩柳枝“削为牙枝,涤齿甚妙”。到了南宋,民间已经可以买到批量生产的牙刷,即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做握柄,一端钻毛孔两行,刷毛为马尾,几乎和现在的牙刷外观一致。元人郭钰《郭恒惠牙刷》诗云:“南州牙刷寄来日,去垢涤烦一金值。”

    古代漱口普遍采用含漱法,最早使用的漱口剂有酒、醋、盐水、茶及清水等。隋代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食毕常漱口数过,不尔,使人病龋齿。”除了饭后漱口清理食物残渣,中国人自古也有临睡前清洁口腔的习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05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