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得要适应环境
有的话重复多遍无人理会,而有的听上一回就会深刻印象,譬如“人总得要适应环境”这句话。
1972年11月28日,“东方红”405#轮满载着知青从军工路码头出发,三天后到达长江北岸的普济圩农场。想想人的角色转换是瞬息间的事,离开都市的中学生们休息了一天,就得下到农田去拔棉花秸杆。那年棉花长势不错,已收尽棉桃的秸杆仍透出倔强的生机。知青们要将它们从地里拔起,堆放到田头捆扎好。才拔了大半天,一个个就觉腰酸背疼,尽管戴着手套,手掌手指间还是打起了水泡,衣服上又被枝杈划出了不少破洞,于是都坐在田头长叹短吁。那是个阳光很好的正午,巡视过来的连长姓黄,约50岁不到的年龄,脸上渗透着庄稼人才有的精明,看到这副样子倒并不计较,给众知青示范了一番拔秸杆的要领,无非是弓背叉脚腰用力等。他对大家带着的细帆布手套很是赞叹,说大上海的东西就是不一样,连手套都做得这般皮实!有人将手套褪下递与他,黄连长说我哪消受得起这玩意哟,扬一扬手掌道:“还是这副皮手套最结实。说话间踱到另一块田地去了。”
, 百拇医药 第一天没有指标,拔多拔少好歹混过去了。但从第二天起定了数量,拔下的秸秆还得抬到打谷场上过秤,每人不完成350公斤的指标不能收工。初来乍到的知青哪领教过这种架势,于是商议道:“乖乖,比地主还厉害,今天下午咱们干脆集体不出工,看他们怎么对付!”说干就干,吃罢午饭都往床上一躺,两天来累得够呛,躺到床上倒真睡着了,连下午出工的钟声都不曾听见。迷迷糊糊中觉得有人进了屋,睁眼一看竟是黄连长!尽管心里头打着小鼓,但众人依照约定仍旧装睡。连长倒不恼火,随便在近门口的床沿上坐定:“从大城市下放到这里来,咱这里条件差照顾不周,活干得辛苦,你们想休息打个招呼我准假。”几句话说得屋里人都不约而同从床上坐起,纷纷朝他大倒苦水:当初来城里招工时,场领导说我们住的是四人一间瓦房,忙时务农闲时军训……现在住的却是干打垒的漏雨棚屋,干的是人均十亩地的农活。他不吱声听大家把话说完,说了以下这段朴实的话:“人总得要适应环境,这里的条件的确很苦,莫说你们大上海,就是隔壁的连队也比咱强多了。但是话又说回来,在后河堤对岸村庄插队的知青,也是你们老乡吧,看中咱农场月月发工资,有事无事跑我这里来磨嘴,想把户口安过来,说再重再苦的农活也不会计较,至少每天的菜金有了着落。咱队里还有一批比你们早来的知青,当初也是叫苦喊累的,他们现在宿营在外开河筑堤,假如让干这种照顾妇女病号的拔棉花杆活,他们还以为是小看人呢!每人头上一片天,哪个也不是天生注定该享福或受苦的,环境总得靠人去适应和改变,既然响应号召来了,好好干都是可以有前途的!”被窝里的众知青竖起耳朵认真听罢,似乎再也睡不安稳了,一个个找鞋换衣准备下田,连长却连连摆手说:“你们就歇一个下午吧,明儿接着干就是了。”
一个月以后,我们也开到长江堤脚下安营扎寨,抡锹挖土——胳膊疼痛得连筷子也拿不住;抬筐筑堤——杠棒压得肩膀红肿,一碰就哇哇叫;午饭在工地上打发,凛冽的江风中,瓷盆里的饭菜未吃就已冰凉;完成的是和老知青一样的土方量,上工时间自然要比人家长。 如此环境下却再没有一个吱声,“人总得要适应环境”的话却挂到了自己的嘴上,当然话音中带有几丝凄凉。
好多年以后,当从书上读到英国戏剧家萧伯特的名言:“你不能改变世界,只能去适应世界”;还有那句家喻户晓的流行歌词:“究竟是你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你?”我就不禁想起了黄连长“人总得要适应环境”这句话,在入乡随俗的感知上,伟人与凡庸的认识竟然如此一致。, http://www.100md.com(邱伟坚)
1972年11月28日,“东方红”405#轮满载着知青从军工路码头出发,三天后到达长江北岸的普济圩农场。想想人的角色转换是瞬息间的事,离开都市的中学生们休息了一天,就得下到农田去拔棉花秸杆。那年棉花长势不错,已收尽棉桃的秸杆仍透出倔强的生机。知青们要将它们从地里拔起,堆放到田头捆扎好。才拔了大半天,一个个就觉腰酸背疼,尽管戴着手套,手掌手指间还是打起了水泡,衣服上又被枝杈划出了不少破洞,于是都坐在田头长叹短吁。那是个阳光很好的正午,巡视过来的连长姓黄,约50岁不到的年龄,脸上渗透着庄稼人才有的精明,看到这副样子倒并不计较,给众知青示范了一番拔秸杆的要领,无非是弓背叉脚腰用力等。他对大家带着的细帆布手套很是赞叹,说大上海的东西就是不一样,连手套都做得这般皮实!有人将手套褪下递与他,黄连长说我哪消受得起这玩意哟,扬一扬手掌道:“还是这副皮手套最结实。说话间踱到另一块田地去了。”
, 百拇医药 第一天没有指标,拔多拔少好歹混过去了。但从第二天起定了数量,拔下的秸秆还得抬到打谷场上过秤,每人不完成350公斤的指标不能收工。初来乍到的知青哪领教过这种架势,于是商议道:“乖乖,比地主还厉害,今天下午咱们干脆集体不出工,看他们怎么对付!”说干就干,吃罢午饭都往床上一躺,两天来累得够呛,躺到床上倒真睡着了,连下午出工的钟声都不曾听见。迷迷糊糊中觉得有人进了屋,睁眼一看竟是黄连长!尽管心里头打着小鼓,但众人依照约定仍旧装睡。连长倒不恼火,随便在近门口的床沿上坐定:“从大城市下放到这里来,咱这里条件差照顾不周,活干得辛苦,你们想休息打个招呼我准假。”几句话说得屋里人都不约而同从床上坐起,纷纷朝他大倒苦水:当初来城里招工时,场领导说我们住的是四人一间瓦房,忙时务农闲时军训……现在住的却是干打垒的漏雨棚屋,干的是人均十亩地的农活。他不吱声听大家把话说完,说了以下这段朴实的话:“人总得要适应环境,这里的条件的确很苦,莫说你们大上海,就是隔壁的连队也比咱强多了。但是话又说回来,在后河堤对岸村庄插队的知青,也是你们老乡吧,看中咱农场月月发工资,有事无事跑我这里来磨嘴,想把户口安过来,说再重再苦的农活也不会计较,至少每天的菜金有了着落。咱队里还有一批比你们早来的知青,当初也是叫苦喊累的,他们现在宿营在外开河筑堤,假如让干这种照顾妇女病号的拔棉花杆活,他们还以为是小看人呢!每人头上一片天,哪个也不是天生注定该享福或受苦的,环境总得靠人去适应和改变,既然响应号召来了,好好干都是可以有前途的!”被窝里的众知青竖起耳朵认真听罢,似乎再也睡不安稳了,一个个找鞋换衣准备下田,连长却连连摆手说:“你们就歇一个下午吧,明儿接着干就是了。”
一个月以后,我们也开到长江堤脚下安营扎寨,抡锹挖土——胳膊疼痛得连筷子也拿不住;抬筐筑堤——杠棒压得肩膀红肿,一碰就哇哇叫;午饭在工地上打发,凛冽的江风中,瓷盆里的饭菜未吃就已冰凉;完成的是和老知青一样的土方量,上工时间自然要比人家长。 如此环境下却再没有一个吱声,“人总得要适应环境”的话却挂到了自己的嘴上,当然话音中带有几丝凄凉。
好多年以后,当从书上读到英国戏剧家萧伯特的名言:“你不能改变世界,只能去适应世界”;还有那句家喻户晓的流行歌词:“究竟是你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你?”我就不禁想起了黄连长“人总得要适应环境”这句话,在入乡随俗的感知上,伟人与凡庸的认识竟然如此一致。, http://www.100md.com(邱伟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