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清醒患者的心理不适和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促进ICU患者疾病恢复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观察80例患者心理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结果:通过对80例ICU清醒患者采取心理疏导和满足患者需要等护理对策,减轻了患者心理不适,能更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有利于疾病的恢复。结论:针对ICU清醒患者不同的心理不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使其能更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缩短住院的时间,早日康复。
【关键词】ICU清醒患者;心理不适;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160-01
重症监护室(ICU)的患者病情重,病情进展快,变化大,一般不允许家属陪护。不同的病人心理反应也有很大的差别。尽管ICU有完善的设备,周全的医疗护理,仍有病人在监护期间出现心理不适。有报道称ICU病人的心理障碍发生率为14%~72%[1]。如何对多病种不同类型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减少不良心理不适,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直至身心尽早康复,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和护理,转危为安,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临床资料
选择为2010年1月~2011年6月入住我院ICU抢救的年龄大于16岁,入住时间大于24h无精神障碍患者。本组患者80例,男51例,占63%;女29例,占37%;年龄16-76岁,平均46岁。其中35例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8例呼吸衰竭患者。
2.患者在ICU心理不适
2.1孤单、烦躁的心理:当进入ICU病房,家属就不能陪伴身边,接触的都是医护人员与同室的病友,各种治疗和护理行为只是按医护人员的要求去做, 特别是患者神志清醒后剧烈挣扎,精神处于萎靡、瘫痪状态,反应淡漠,严重失眠,情绪悲观,而手术患者术后醒来有种“再生”的感觉,他们希望离亲人近些,获得精神安慰,而ICU患者多不允许亲人陪护,这时患者就会感觉孤单、产生烦躁心理。特别是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治疗等有创治疗的患者,神志清楚但不能言语,往往就表现为烦躁不安,并有拒绝行为。
, 百拇医药
2.2缺乏信任容易猜疑:在ICU病房中除了有限的探视时间和与医护人员交流外,病人的视觉刺激仅限于头顶上的天花板和四周白色的墙壁。声音刺激则限于单调的监护仪、通气机、营养泵和输氧管的声音, ICU各种声音和视觉刺激又能可诱发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引起患者认知、判断力低下,出现对时间场所的认知障碍,不能正确理解医护人员的有关治疗、护理方面的解释,猜疑医护人员对自己隐瞒病情,不提供病史,有不适也不讲给医生、护士听,对医护人员缺乏信任
2.3恐惧和焦虑:ICU是一个集中了全院各科室、各专业的危重病人之地,如患者神志清醒后表现出惊恐万分,有的是一种模糊的不安,有的为自己的疾病担忧、紧张和害怕,焦虑、随着治疗日程的发展,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治疗费用、疾病的预后以及病情对家庭、事业造成的影响,情况一般会基本清楚,在意识到自己将会受到疾病长期折磨或将失去工作、自理能力时,患者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主要表现为焦虑、愤怒、恐惧、自卑、情绪低落,乃至产生轻生念头。
2.4病房环境的影响:ICU的各种先进仪器及工作人员不停地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加之为了便于监护和治疗,ICU没有“时间性”,灯光常明,不知白天黑夜,不能出声,不能活动,这种环境容易使患者不安,产生心理压力. 其是当夜幕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此时患者害怕和恐惧感骤然上升,在看见或听见他人的痛苦和死亡时,恐惧感则进一步加剧,大部分患者都会出现焦虑反应。
, 百拇医药
2.5睡眠的影响:ICU病房内由于经常对病人进行评估和治疗,加上对其血液动力学和呼吸状态的监护,使得病人不断的接受单调感觉输入,这种环境容易对睡眠产生不良影响。除此以外,夜间的护理活动以及病人基础疾病的治疗和仪器的机械声、报警声以及气管吸痰声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异常刺激,都是会引起病人的睡眠不良。
3.护理对策
3.1做好心理疏导工作:ICU重症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理变化较大,随着病情的变化,情绪也随之波动,因此,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工作是极为重要的。为了帮助病人缓解心理冲突,减轻精神痛苦,医护人员还应针对每人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病人,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都应给予肯定性的保证、支持和鼓励,尽量避免消极暗示,尤其是来自家属、病友方面的消极暗示,使病人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
3.2重视护患交流,增进沟通:ICU工作繁忙,医护人员往往忙于抢救,表情严肃,难免使患者有冷漠之感。护士又是重要调节者,调节患者情绪、减轻患者痛苦.对入住ICU的清醒患者,医护人员应向患者介绍ICU一些情况,从而减少对ICU环境的陌生恐惧感,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应在第一时间与患者交流,介绍并互相认识,通过介绍达到了解,每班护士至少花5min时间与患者说话交流,可以减轻患者的孤独感[2]。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手势、口形、表情、语言表达,。在进行有创操作时,事先与患者沟通解释,说明操作的目的与利弊,取得患者的配合。对于在进行呼吸机治疗、气管切开又不能言语表达的患者,可用手或纸笔书写的方式进行交流,取得配合,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医护人员在与患者交往中,做到尊重患者,富有同情心。以动听的语言、礼貌诚恳的态度和患者交谈,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的疾病,给患者以心理上的安慰、鼓励和疏导,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 百拇医药
3.3满足患者的需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尽量满足患者的愿望。急危重患者进入病房,为了便于各种抢救护理操作,往往使患者全身裸露,有的患者就会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尤其是年轻女性患者这种心理尤为突出。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尽可能保护他们的隐私,尽量减少患者裸身的次数和时间,为患者做擦浴、导尿等操作时及时给予遮挡,以保护患者相对脆弱的自尊心。ICU室内布置尽量贴近生活,增加生活气息,尽量保持环境的相对安静;此外,还可以为病人适当准备报刊杂志,允许病人使用耳机听收音机,摆放自己熟悉的物品或家人的照片,最大限度改变枯燥无味的ICU生活[3]。 特别是医务人员进行查房、护理、治疗过程中动作轻柔,语言得当,不在床旁讨论对其需要避讳的病情,多给予安慰性语言,争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各项护理措施及操作均应争取患者合作:在患者清醒的情况下,护士要取得患者的理解跟合作,采取任何措施和操作前要跟患者说明目的、步骤,使得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治疗,避免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信, 医护人员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也是赢得时间使病人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病人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使病人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
, 百拇医药
3.4保证病人的睡眠环境:睡眠不仅可以保证病人体力的恢复,还可以使病人放松紧张的情绪,对病人的康复尤为重要。幽雅的环境、舒适的治疗条件,也具有心理护理的意义。如提供柔软、平整、干净的床铺,高度合适的枕头和厚薄适中的被褥,协助病人取舒适的卧位姿势,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夜间关闭日光灯,使用光线柔和的壁灯,尽量使机械声和谈话、走路等人为的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根据病情设置监护仪报警范围,监护仪器的音量设为无声,当监护仪器报警时,要及时排除报警原因。抢救病人时用屏风挡住,集中进行治疗和护理,减少对病人的睡眠干扰,为病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4.结论
ICU患者病情危重,尤其是意识清醒的患者,由于担心疾病的转归及治疗效果,经济负担等。极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依赖等心理不适。在通过80例患者的观察中,有27例患者发生过烦燥,恐惧现象,有10例患者出现猜疑和不信任感,所有的患者都有睡眠不适的现象。我们针对病人的不良情绪,及时疏导,耐心解释,及时与病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给予安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96%的患者都改善了不适的心理,病人情绪更稳定能更加积极的接受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的时间,节约了住院费用。尤其是8例意识清醒,而插管患者出现的心理不适,能过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减少气管插管并发症的发生,大大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成功拔管及疾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俞森洋.现代机械通气的理论和实践.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844
[2]刘化侠,沈学.机械通气病人的心理不适及其原因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2,2:112-113.(曾 红)
[3]马敏.ICU环境对患者身心影响的研究及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306, 百拇医药(刘健)
【关键词】ICU清醒患者;心理不适;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160-01
重症监护室(ICU)的患者病情重,病情进展快,变化大,一般不允许家属陪护。不同的病人心理反应也有很大的差别。尽管ICU有完善的设备,周全的医疗护理,仍有病人在监护期间出现心理不适。有报道称ICU病人的心理障碍发生率为14%~72%[1]。如何对多病种不同类型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减少不良心理不适,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直至身心尽早康复,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和护理,转危为安,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临床资料
选择为2010年1月~2011年6月入住我院ICU抢救的年龄大于16岁,入住时间大于24h无精神障碍患者。本组患者80例,男51例,占63%;女29例,占37%;年龄16-76岁,平均46岁。其中35例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8例呼吸衰竭患者。
2.患者在ICU心理不适
2.1孤单、烦躁的心理:当进入ICU病房,家属就不能陪伴身边,接触的都是医护人员与同室的病友,各种治疗和护理行为只是按医护人员的要求去做, 特别是患者神志清醒后剧烈挣扎,精神处于萎靡、瘫痪状态,反应淡漠,严重失眠,情绪悲观,而手术患者术后醒来有种“再生”的感觉,他们希望离亲人近些,获得精神安慰,而ICU患者多不允许亲人陪护,这时患者就会感觉孤单、产生烦躁心理。特别是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治疗等有创治疗的患者,神志清楚但不能言语,往往就表现为烦躁不安,并有拒绝行为。
, 百拇医药
2.2缺乏信任容易猜疑:在ICU病房中除了有限的探视时间和与医护人员交流外,病人的视觉刺激仅限于头顶上的天花板和四周白色的墙壁。声音刺激则限于单调的监护仪、通气机、营养泵和输氧管的声音, ICU各种声音和视觉刺激又能可诱发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引起患者认知、判断力低下,出现对时间场所的认知障碍,不能正确理解医护人员的有关治疗、护理方面的解释,猜疑医护人员对自己隐瞒病情,不提供病史,有不适也不讲给医生、护士听,对医护人员缺乏信任
2.3恐惧和焦虑:ICU是一个集中了全院各科室、各专业的危重病人之地,如患者神志清醒后表现出惊恐万分,有的是一种模糊的不安,有的为自己的疾病担忧、紧张和害怕,焦虑、随着治疗日程的发展,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治疗费用、疾病的预后以及病情对家庭、事业造成的影响,情况一般会基本清楚,在意识到自己将会受到疾病长期折磨或将失去工作、自理能力时,患者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主要表现为焦虑、愤怒、恐惧、自卑、情绪低落,乃至产生轻生念头。
2.4病房环境的影响:ICU的各种先进仪器及工作人员不停地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加之为了便于监护和治疗,ICU没有“时间性”,灯光常明,不知白天黑夜,不能出声,不能活动,这种环境容易使患者不安,产生心理压力. 其是当夜幕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此时患者害怕和恐惧感骤然上升,在看见或听见他人的痛苦和死亡时,恐惧感则进一步加剧,大部分患者都会出现焦虑反应。
, 百拇医药
2.5睡眠的影响:ICU病房内由于经常对病人进行评估和治疗,加上对其血液动力学和呼吸状态的监护,使得病人不断的接受单调感觉输入,这种环境容易对睡眠产生不良影响。除此以外,夜间的护理活动以及病人基础疾病的治疗和仪器的机械声、报警声以及气管吸痰声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异常刺激,都是会引起病人的睡眠不良。
3.护理对策
3.1做好心理疏导工作:ICU重症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理变化较大,随着病情的变化,情绪也随之波动,因此,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工作是极为重要的。为了帮助病人缓解心理冲突,减轻精神痛苦,医护人员还应针对每人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病人,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都应给予肯定性的保证、支持和鼓励,尽量避免消极暗示,尤其是来自家属、病友方面的消极暗示,使病人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
3.2重视护患交流,增进沟通:ICU工作繁忙,医护人员往往忙于抢救,表情严肃,难免使患者有冷漠之感。护士又是重要调节者,调节患者情绪、减轻患者痛苦.对入住ICU的清醒患者,医护人员应向患者介绍ICU一些情况,从而减少对ICU环境的陌生恐惧感,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应在第一时间与患者交流,介绍并互相认识,通过介绍达到了解,每班护士至少花5min时间与患者说话交流,可以减轻患者的孤独感[2]。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手势、口形、表情、语言表达,。在进行有创操作时,事先与患者沟通解释,说明操作的目的与利弊,取得患者的配合。对于在进行呼吸机治疗、气管切开又不能言语表达的患者,可用手或纸笔书写的方式进行交流,取得配合,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医护人员在与患者交往中,做到尊重患者,富有同情心。以动听的语言、礼貌诚恳的态度和患者交谈,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的疾病,给患者以心理上的安慰、鼓励和疏导,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 百拇医药
3.3满足患者的需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尽量满足患者的愿望。急危重患者进入病房,为了便于各种抢救护理操作,往往使患者全身裸露,有的患者就会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尤其是年轻女性患者这种心理尤为突出。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尽可能保护他们的隐私,尽量减少患者裸身的次数和时间,为患者做擦浴、导尿等操作时及时给予遮挡,以保护患者相对脆弱的自尊心。ICU室内布置尽量贴近生活,增加生活气息,尽量保持环境的相对安静;此外,还可以为病人适当准备报刊杂志,允许病人使用耳机听收音机,摆放自己熟悉的物品或家人的照片,最大限度改变枯燥无味的ICU生活[3]。 特别是医务人员进行查房、护理、治疗过程中动作轻柔,语言得当,不在床旁讨论对其需要避讳的病情,多给予安慰性语言,争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各项护理措施及操作均应争取患者合作:在患者清醒的情况下,护士要取得患者的理解跟合作,采取任何措施和操作前要跟患者说明目的、步骤,使得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治疗,避免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信, 医护人员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也是赢得时间使病人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病人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使病人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
, 百拇医药
3.4保证病人的睡眠环境:睡眠不仅可以保证病人体力的恢复,还可以使病人放松紧张的情绪,对病人的康复尤为重要。幽雅的环境、舒适的治疗条件,也具有心理护理的意义。如提供柔软、平整、干净的床铺,高度合适的枕头和厚薄适中的被褥,协助病人取舒适的卧位姿势,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夜间关闭日光灯,使用光线柔和的壁灯,尽量使机械声和谈话、走路等人为的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根据病情设置监护仪报警范围,监护仪器的音量设为无声,当监护仪器报警时,要及时排除报警原因。抢救病人时用屏风挡住,集中进行治疗和护理,减少对病人的睡眠干扰,为病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4.结论
ICU患者病情危重,尤其是意识清醒的患者,由于担心疾病的转归及治疗效果,经济负担等。极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依赖等心理不适。在通过80例患者的观察中,有27例患者发生过烦燥,恐惧现象,有10例患者出现猜疑和不信任感,所有的患者都有睡眠不适的现象。我们针对病人的不良情绪,及时疏导,耐心解释,及时与病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给予安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96%的患者都改善了不适的心理,病人情绪更稳定能更加积极的接受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的时间,节约了住院费用。尤其是8例意识清醒,而插管患者出现的心理不适,能过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减少气管插管并发症的发生,大大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成功拔管及疾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俞森洋.现代机械通气的理论和实践.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844
[2]刘化侠,沈学.机械通气病人的心理不适及其原因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2,2:112-113.(曾 红)
[3]马敏.ICU环境对患者身心影响的研究及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306, 百拇医药(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