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供应室质量管理控制医院感染(1)
【摘要】 目的:加强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控制医院感染。方法:重视消毒供应室人员的素质培养,加强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完善各项监测措施。结果:为临床科室提供了合格的灭菌物品,有效地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通过落实一系列管理措施,使供应室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缩短病人住院日、提高社会效益、减少医疗纠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消毒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中国分类号】 R5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309-02
医院感染是影响医疗质量的一大障碍,是评价医护质量及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医院的飞速发展,应用介入性诊治越来越多,带着大量病菌的器械被统一收回集中到供应室,供应室又是医院供应各种无菌器材、敷料的重要科室,每一项工作都和医院感染、医疗护理质量、科研、患者的安危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为了防止医院感染,为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灭菌物品,从多方面入手,加强管理,采取各项措施,现总结如下。
1 . 首先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建筑及布局必须合理
医院消毒供应室(下简称供应室)的建筑和布局, 对所供应无菌器材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能满足高质和高效提供医疗所用消毒和灭菌器材,尤其应考虑其位置是否合理,三区(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的划分是否严格,布局对工作的进行是否有利,建筑的防污染条件是否可靠。
对供应室建筑和布局的一般要求主要有:① 位置接近临床各科室,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② 全室需形成一独立区域。③ 内部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物品处理按序前进,不得逆行。④ 室内通风采光良好,清洁无尘,以避免消毒与灭菌器材再污染。⑤ 墙壁、天花板无缝隙,地面光滑,有排水道,便于清洗和消毒。⑥ 灭菌用压力蒸汽的供应和质量要有保证。⑦ 设回收室、洗涤间、敷料制作间、物品晾晒场所、清洁组装间、灭菌间、无菌贮存间、发放间和更衣间等。有条件者,还可设热原监测室、办公室和卫生间。
2 .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是供应室工作的根本保证
重视在职教育,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理论学习,定期组织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等,来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技巧,积极培养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团队精神,满足临床医疗护理的需求。
供应室的工作已从以往的辅助科室逐步转变为把好无菌物品质量关的重要科室,它不仅保证各类物品的安全供应,更重要的是环节要做好无菌物品的监测工作,其工作独立性较强,大多岗位都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由一人完成,因此,供应室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慎独修养。加强医德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修养 护士进行医德修养中,要学习伦理学,掌握医德理论、原则规范和范畴, 倡导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将转化为自己内心的信念;要学习先进人物的医德行为,以榜样鞭策自己,向医德高境界迈进。还应该不断进行自我反省,医德修养不可能自发升华,必须经常地自我地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以善的、美的观点战胜那些恶的、丑的观念,从而使自己的医德境界不断向更高目标升华,工作时才能达到慎独的境界。
3 . 加强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
再生物品由回收到发放形成一条链索式循环,每一环节紧紧相扣,相互把关,所以供应室人员必须树立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认真执行工作流程中的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做到供应的物品能满足临床需要和绝对无菌,确保医疗安全。
3.1 严格物品回收 回收的医院器械其性能是否达标,是保证医疗器械质量的关键。因此,回收时必须当面查对物品器械的名称、数量、规格、初步清洗处理情况及器械有无破损。
3.2 重视清洗质量关 器械清洗是供应室工作的重要环节,国外供应室有一至理名言:"清洁可以不灭菌,但是灭菌绝对不能不清洁",充分体现洗涤彻底的重要性。首先根据回收器械污染程度、器械的类别、有无管腔、轴节等进行分类,严格执行消毒→冲洗→含酶洗涤剂浸泡→常水冲洗→纯化水精洗→烘干→上油保养→检查洗涤质量,达到程序化、科学化。
3.3 严把包装质量关 包装是保持灭菌物品在无菌状态下进行存放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确保包装的物品经灭菌后、打开使用前保持无菌状态。为确保包装质量,各类物品在包装前认真检查,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并注明品名、灭菌日期、灭菌有效期、责任人、质检者等,使包装包松紧适度,规格齐全,数量准确,尺寸规范(灭菌包用于脉动真空蒸汽灭菌器体积≤30 cm×30 cm×50 cm,金属包重量≤7 kg,敷料包≤5 kg)。
3.4 正确的灭菌方法 灭菌是供应室工作的重点,灭菌物品的质量与医疗护理质量息息相关。因此,灭菌器应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灭菌过程中坚守工作岗位,正确掌握灭菌器操作规程及检测手段,注重灭菌的三大要素:灭菌温度、时间、饱和蒸汽。每日灭菌前对灭菌器进行常规检查和卫生清洁,管道内的冷凝水排完(≥10 min)后方可进行灭菌处理。灭菌后物品手感干燥,水分≤3%,灭菌合格率应达到100%。
3.5 加强灭菌后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 合格的灭菌物品,应标明灭菌日期、有效期、合格标志,每批灭菌处理完成后,应按流水号登记在册,记录灭菌物品的种类、数量、灭菌温度、作用时间、灭菌日期与操作者等,并归档备查。灭菌后物品应放入无菌间的柜内,并按有效日期的先后顺序分类固定放置。对发出去的物品,不论是否使用,均视为污染物品,应重新灭菌,不应再进入无菌间存放。
4 . 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的质量监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至2000年5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正式颁布《消毒技术规范(试行)》以来,消毒灭菌被纳入国家正式法规,为避免医疗纠纷及医院感染发生,消毒灭菌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消毒灭菌的质量控制,对消毒灭菌物品处理过程中的环境、灭菌设备、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等进行监测。
4.1 对压力蒸汽灭菌监测 每锅次进行工艺监测,并详细纪录;化学监测每包进行,脉动真空灭菌器每晨第一锅进行B D试验;生物监测每月进行一次。
4.2 空气、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细菌培养 每月常规进行1次,要求做到空气培养细菌菌落总数≤200 cfu/m3;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5 cfu/cm2。
4.3 使用中的化学消毒液 现配现用每日更换,每次配制后用化学试纸测试有效浓度,保证化学消毒液的剂量、浓度精确,并每月抽样1次,做染菌量监测,细菌菌落总数≤100 cfu/ml为达标。
4.4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每月进行1次,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要求照射强度≥70 μw/cm2,不合格者立即更换。
4.5 对医疗器械每周进行1次细菌内毒素法热源监测和微粒分析,而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均按规定每批号作热源监测和无菌试验,结果阴性。微粒数200 ml洗脱液中含15 μm~25 μm的微粒≤1个/ml,合格后方能进行发放。
4.6 蒸馏水质量监测 每周进行1次,要求蒸馏水pH 5~7,无热源反应,氯化物、硫酸盐、钙盐、易氧化物、重金属监测,结果阴性,保证蒸馏水质量。通过落实以上管理措施,使我院供应室工作逐步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确保了无菌物品质量,有效地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 百拇医药(王红娟)
【关键词】 消毒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中国分类号】 R5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309-02
医院感染是影响医疗质量的一大障碍,是评价医护质量及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医院的飞速发展,应用介入性诊治越来越多,带着大量病菌的器械被统一收回集中到供应室,供应室又是医院供应各种无菌器材、敷料的重要科室,每一项工作都和医院感染、医疗护理质量、科研、患者的安危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为了防止医院感染,为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灭菌物品,从多方面入手,加强管理,采取各项措施,现总结如下。
1 . 首先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建筑及布局必须合理
医院消毒供应室(下简称供应室)的建筑和布局, 对所供应无菌器材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能满足高质和高效提供医疗所用消毒和灭菌器材,尤其应考虑其位置是否合理,三区(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的划分是否严格,布局对工作的进行是否有利,建筑的防污染条件是否可靠。
对供应室建筑和布局的一般要求主要有:① 位置接近临床各科室,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② 全室需形成一独立区域。③ 内部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物品处理按序前进,不得逆行。④ 室内通风采光良好,清洁无尘,以避免消毒与灭菌器材再污染。⑤ 墙壁、天花板无缝隙,地面光滑,有排水道,便于清洗和消毒。⑥ 灭菌用压力蒸汽的供应和质量要有保证。⑦ 设回收室、洗涤间、敷料制作间、物品晾晒场所、清洁组装间、灭菌间、无菌贮存间、发放间和更衣间等。有条件者,还可设热原监测室、办公室和卫生间。
2 .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是供应室工作的根本保证
重视在职教育,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理论学习,定期组织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等,来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技巧,积极培养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团队精神,满足临床医疗护理的需求。
供应室的工作已从以往的辅助科室逐步转变为把好无菌物品质量关的重要科室,它不仅保证各类物品的安全供应,更重要的是环节要做好无菌物品的监测工作,其工作独立性较强,大多岗位都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由一人完成,因此,供应室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慎独修养。加强医德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修养 护士进行医德修养中,要学习伦理学,掌握医德理论、原则规范和范畴, 倡导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将转化为自己内心的信念;要学习先进人物的医德行为,以榜样鞭策自己,向医德高境界迈进。还应该不断进行自我反省,医德修养不可能自发升华,必须经常地自我地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以善的、美的观点战胜那些恶的、丑的观念,从而使自己的医德境界不断向更高目标升华,工作时才能达到慎独的境界。
3 . 加强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
再生物品由回收到发放形成一条链索式循环,每一环节紧紧相扣,相互把关,所以供应室人员必须树立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认真执行工作流程中的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做到供应的物品能满足临床需要和绝对无菌,确保医疗安全。
3.1 严格物品回收 回收的医院器械其性能是否达标,是保证医疗器械质量的关键。因此,回收时必须当面查对物品器械的名称、数量、规格、初步清洗处理情况及器械有无破损。
3.2 重视清洗质量关 器械清洗是供应室工作的重要环节,国外供应室有一至理名言:"清洁可以不灭菌,但是灭菌绝对不能不清洁",充分体现洗涤彻底的重要性。首先根据回收器械污染程度、器械的类别、有无管腔、轴节等进行分类,严格执行消毒→冲洗→含酶洗涤剂浸泡→常水冲洗→纯化水精洗→烘干→上油保养→检查洗涤质量,达到程序化、科学化。
3.3 严把包装质量关 包装是保持灭菌物品在无菌状态下进行存放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确保包装的物品经灭菌后、打开使用前保持无菌状态。为确保包装质量,各类物品在包装前认真检查,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并注明品名、灭菌日期、灭菌有效期、责任人、质检者等,使包装包松紧适度,规格齐全,数量准确,尺寸规范(灭菌包用于脉动真空蒸汽灭菌器体积≤30 cm×30 cm×50 cm,金属包重量≤7 kg,敷料包≤5 kg)。
3.4 正确的灭菌方法 灭菌是供应室工作的重点,灭菌物品的质量与医疗护理质量息息相关。因此,灭菌器应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灭菌过程中坚守工作岗位,正确掌握灭菌器操作规程及检测手段,注重灭菌的三大要素:灭菌温度、时间、饱和蒸汽。每日灭菌前对灭菌器进行常规检查和卫生清洁,管道内的冷凝水排完(≥10 min)后方可进行灭菌处理。灭菌后物品手感干燥,水分≤3%,灭菌合格率应达到100%。
3.5 加强灭菌后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 合格的灭菌物品,应标明灭菌日期、有效期、合格标志,每批灭菌处理完成后,应按流水号登记在册,记录灭菌物品的种类、数量、灭菌温度、作用时间、灭菌日期与操作者等,并归档备查。灭菌后物品应放入无菌间的柜内,并按有效日期的先后顺序分类固定放置。对发出去的物品,不论是否使用,均视为污染物品,应重新灭菌,不应再进入无菌间存放。
4 . 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的质量监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至2000年5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正式颁布《消毒技术规范(试行)》以来,消毒灭菌被纳入国家正式法规,为避免医疗纠纷及医院感染发生,消毒灭菌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消毒灭菌的质量控制,对消毒灭菌物品处理过程中的环境、灭菌设备、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等进行监测。
4.1 对压力蒸汽灭菌监测 每锅次进行工艺监测,并详细纪录;化学监测每包进行,脉动真空灭菌器每晨第一锅进行B D试验;生物监测每月进行一次。
4.2 空气、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细菌培养 每月常规进行1次,要求做到空气培养细菌菌落总数≤200 cfu/m3;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5 cfu/cm2。
4.3 使用中的化学消毒液 现配现用每日更换,每次配制后用化学试纸测试有效浓度,保证化学消毒液的剂量、浓度精确,并每月抽样1次,做染菌量监测,细菌菌落总数≤100 cfu/ml为达标。
4.4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每月进行1次,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要求照射强度≥70 μw/cm2,不合格者立即更换。
4.5 对医疗器械每周进行1次细菌内毒素法热源监测和微粒分析,而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均按规定每批号作热源监测和无菌试验,结果阴性。微粒数200 ml洗脱液中含15 μm~25 μm的微粒≤1个/ml,合格后方能进行发放。
4.6 蒸馏水质量监测 每周进行1次,要求蒸馏水pH 5~7,无热源反应,氯化物、硫酸盐、钙盐、易氧化物、重金属监测,结果阴性,保证蒸馏水质量。通过落实以上管理措施,使我院供应室工作逐步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确保了无菌物品质量,有效地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 百拇医药(王红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