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摘要】探讨P53蛋白、ER和PR3种肿瘤标志物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癌66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病变29例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1例。P53蛋白的表达及6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的表达。结果:在三种组织中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8%(54/66)、51.7%(15/29)和12.9%(4/31)。比较显示,66例子宫内膜癌的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0%和53.0%。结论:P53蛋白、ER和PR检测对临床治疗中选择合理方案及预后都是有参考价值的指标。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P53; 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
【中国分类号】R73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006-01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在明显上升[1];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表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与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和细胞周期调控失常有关[2]也与雌激素的长期刺激有关[3]本文旨在应用P53 、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3种肿瘤标志物对子宫内膜癌进行联合检测,探讨其在此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http://www.100md.com
1.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和取材 收集近6年来临床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66例(年龄42-82岁,平均57岁);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病变29例(年龄37-72岁,平均51.9岁);正常子宫宫内膜31例。组织取材后经2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片厚4mm).一张用做HE染色病理组织学诊断,其余备做免疫组化用。
1.2 试剂 S-P免疫组化试剂盒及P53、ER、PR抗体,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公司产品。
1.3 实验方法 采用目前国内先进的S-P免疫组化方法:步骤:(1)石蜡切片4cm厚,常规脱蜡水化后,用PBS(PH=7.4)冲洗3次,每次5min;(2)加50ul过氧化酶阻断溶液,室温下孵育10min;(3)PBS(PH=7.4)冲洗3次,每次5min;(4)加50ul非免疫组化动物血清,室温下孵育5min,PBS(PH=7.4)冲洗1次;(5)加50ul第一抗体,室温下孵育60min;(6)PBS(PH=7.4)冲洗3次,每次5min;(7)加生物素标记的第二抗体,室温下孵育10min ;(8)PBS(PH=7.4)冲洗3次,每次5min;(9)加50ul链亲和素—过氧化酶溶液,室温下孵育10min;(10)PBS(PH=7.4)冲洗3次,每次5min;(11)加两滴新鲜配制的DAB溶液显色;(12)自来水冲洗,苏木素复染,中性树胶封固。
, 百拇医药
1.4 结果判定:光镜下随机观察10个高倍视野,计数100个细胞,以细胞核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计算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分级标准:阳性百分率<10%为(-),10%—50%为(+) ,>50%为(++)。
1.5 统计学处理:各组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X2检验方法进行。
2 结果
2.1 HE病理组织学诊断 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子宫内膜癌66例,并按细胞分化分为Ⅰ级44例、Ⅱ级17例、Ⅲ级5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病变29例;正常子宫内膜31例。
2.2 P53在3种组织中的表达,3种组织中P53的阳性率分别为87.1%(27/31)、75.8%(22/29)、53.0%(35/66),子宫内膜癌的阳性率与子宫非典型增生病变和正常子宫内膜比较,分别有显著性和非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
, 百拇医药
注:与子宫内膜癌比较:1) P<0.05; 2) P<0.01。
2.3 ER、P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表2),在66例子宫内膜癌中ER、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0%(37/66)和53.0%(35/66),二者间无明显差异。
3.讨论
许多研究表明肿瘤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均受到了抑癌基因的影响,野生型P53是抑癌基因,其编码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引起细胞周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分化,而P53基因突变参与了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一般认为野生型P53蛋白半衰期短,采用免疫组化方法难以检出,而突变型P53蛋白因其半衰期延长20倍,稳定性增强,并于细胞核内聚集,易于检出。因此认为P53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均为突变蛋白,对P53蛋白基因过度表达已见多种肿瘤,如非小细胞肺癌[4]、乳腺癌、胃癌[5]、肠癌等。我们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对P53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检测发现P53阳性着色于细胞核,通过对66例子宫内膜癌的检测结果表明,其阳性率高达81.8%, 而31例正常子宫内膜中仅有4例阳性,这表明P53蛋白与癌细胞的增值转化密切相关。从66例子宫内膜癌的ER、PR的检测结果显示,其阳性率分别为56.0%和53.0%,研究表明,ER、PR表达水平的高低与肿瘤的病程发展及预后有密切关系。在肿瘤的演进的同时都伴有ER、PR的存在和改变,可能是肿瘤基因所导致激素内环境改变的一种表现。本为认为在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治中,检测肿瘤标志物时,若将P53、ER、PR联合应用,起到互补作用,会进一步提高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治水平。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郎景和.子宫内膜癌诊治的几个问题.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5):261-263
[2]Boyd J’Molecular biology in the clinicopath ologic assess-ment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subtypes.Gynecol Oncol,1996;61:163-165
[3]宋英娜,郎景和.子宫内膜癌的卫星不稳定性与临床病理和雌激素受体水平的关系.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25(5):273-276
[4]李爱斌,易祥华,周彩存等,P53,CerbB-2 nm23 基因表达在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临床肿瘤杂志,2005,10,(4),346-349
[5]刘宝林,王雪莹,姚仪经等,为癌组织中P53基因产物阳性表达与其生物学意义的关系初探。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6,25(5),468-470, 百拇医药(芦淑娟 张晓艳 王孝莲)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P53; 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
【中国分类号】R73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006-01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在明显上升[1];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表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与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和细胞周期调控失常有关[2]也与雌激素的长期刺激有关[3]本文旨在应用P53 、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3种肿瘤标志物对子宫内膜癌进行联合检测,探讨其在此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http://www.100md.com
1.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和取材 收集近6年来临床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66例(年龄42-82岁,平均57岁);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病变29例(年龄37-72岁,平均51.9岁);正常子宫宫内膜31例。组织取材后经2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片厚4mm).一张用做HE染色病理组织学诊断,其余备做免疫组化用。
1.2 试剂 S-P免疫组化试剂盒及P53、ER、PR抗体,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公司产品。
1.3 实验方法 采用目前国内先进的S-P免疫组化方法:步骤:(1)石蜡切片4cm厚,常规脱蜡水化后,用PBS(PH=7.4)冲洗3次,每次5min;(2)加50ul过氧化酶阻断溶液,室温下孵育10min;(3)PBS(PH=7.4)冲洗3次,每次5min;(4)加50ul非免疫组化动物血清,室温下孵育5min,PBS(PH=7.4)冲洗1次;(5)加50ul第一抗体,室温下孵育60min;(6)PBS(PH=7.4)冲洗3次,每次5min;(7)加生物素标记的第二抗体,室温下孵育10min ;(8)PBS(PH=7.4)冲洗3次,每次5min;(9)加50ul链亲和素—过氧化酶溶液,室温下孵育10min;(10)PBS(PH=7.4)冲洗3次,每次5min;(11)加两滴新鲜配制的DAB溶液显色;(12)自来水冲洗,苏木素复染,中性树胶封固。
, 百拇医药
1.4 结果判定:光镜下随机观察10个高倍视野,计数100个细胞,以细胞核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计算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分级标准:阳性百分率<10%为(-),10%—50%为(+) ,>50%为(++)。
1.5 统计学处理:各组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X2检验方法进行。
2 结果
2.1 HE病理组织学诊断 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子宫内膜癌66例,并按细胞分化分为Ⅰ级44例、Ⅱ级17例、Ⅲ级5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病变29例;正常子宫内膜31例。
2.2 P53在3种组织中的表达,3种组织中P53的阳性率分别为87.1%(27/31)、75.8%(22/29)、53.0%(35/66),子宫内膜癌的阳性率与子宫非典型增生病变和正常子宫内膜比较,分别有显著性和非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
, 百拇医药
注:与子宫内膜癌比较:1) P<0.05; 2) P<0.01。
2.3 ER、P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表2),在66例子宫内膜癌中ER、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0%(37/66)和53.0%(35/66),二者间无明显差异。
3.讨论
许多研究表明肿瘤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均受到了抑癌基因的影响,野生型P53是抑癌基因,其编码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引起细胞周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分化,而P53基因突变参与了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一般认为野生型P53蛋白半衰期短,采用免疫组化方法难以检出,而突变型P53蛋白因其半衰期延长20倍,稳定性增强,并于细胞核内聚集,易于检出。因此认为P53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均为突变蛋白,对P53蛋白基因过度表达已见多种肿瘤,如非小细胞肺癌[4]、乳腺癌、胃癌[5]、肠癌等。我们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对P53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检测发现P53阳性着色于细胞核,通过对66例子宫内膜癌的检测结果表明,其阳性率高达81.8%, 而31例正常子宫内膜中仅有4例阳性,这表明P53蛋白与癌细胞的增值转化密切相关。从66例子宫内膜癌的ER、PR的检测结果显示,其阳性率分别为56.0%和53.0%,研究表明,ER、PR表达水平的高低与肿瘤的病程发展及预后有密切关系。在肿瘤的演进的同时都伴有ER、PR的存在和改变,可能是肿瘤基因所导致激素内环境改变的一种表现。本为认为在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治中,检测肿瘤标志物时,若将P53、ER、PR联合应用,起到互补作用,会进一步提高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治水平。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郎景和.子宫内膜癌诊治的几个问题.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5):261-263
[2]Boyd J’Molecular biology in the clinicopath ologic assess-ment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subtypes.Gynecol Oncol,1996;61:163-165
[3]宋英娜,郎景和.子宫内膜癌的卫星不稳定性与临床病理和雌激素受体水平的关系.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25(5):273-276
[4]李爱斌,易祥华,周彩存等,P53,CerbB-2 nm23 基因表达在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临床肿瘤杂志,2005,10,(4),346-349
[5]刘宝林,王雪莹,姚仪经等,为癌组织中P53基因产物阳性表达与其生物学意义的关系初探。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6,25(5),468-470, 百拇医药(芦淑娟 张晓艳 王孝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