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新知杂志》 > 2012年第3期
编号:12278523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1日 《医学新知.综合版》 2012年第3期
     2.2顺血流方向: 顺血流方向穿刺且旋转针尖使斜面向下,不仅对近斜面(皮肤侧)血管壁是一种顺应且与血管下壁有一定距离,对血管壁损伤小,而血管下壁又有丰富肌肉、组织、骨骼等托垫,血管不易扩张,狭窄、阻塞也相应减少。李莉[11]认为: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采用顺血流方向穿刺动静脉内瘘,可有效保护动静脉内瘘,促进穿刺处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高旭红、张利国[12]对急需透析治疗的患者,选择内瘘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作为动脉出路向心、离心方向两种穿刺方法,就内瘘的早期启用进行了探索,得出的结论是内瘘早期启用应选择动静脉内瘘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作为动脉出路向心方向穿刺,使用顺血流方向穿刺后,内瘘早期启用过程中未发生撕裂、假性动脉瘤、血管狭窄等并发症,使用寿命没有缩短。骆俊秀汪吉平[13]等认为:顺穿法其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逆穿法,而且皮下血肿发生率明显降低,内瘘早期启用应选择动静脉内瘘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向心穿刺作为动脉出路,既能保证充足的血流量,又能有效地降低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静脉回路选择在对侧上肢或下肢,可以减少对内瘘的损伤。黄云辉、曾洁[14]也认为动脉端顺血流方向穿刺能降低自体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内瘘狭窄、内瘘阻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 百拇医药
    3.穿刺的时机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是顺利进行血液透析的基本保证。一般认为动静脉内瘘要等待内瘘“成熟”后才能使用。内瘘的成熟早晚取决于患者自身血管的条件、手术情况及术后患者的配合情况[15]。一般当静脉呈动脉化(血管壁增厚,显露清晰,突出于皮肤表面,有明显动脉震颤或搏动),内瘘直径增粗,能保证成功的穿刺、提供足够的血流量时才算成熟。成熟时间一般至少1个月,最好能在成形术后3-4个月后使用。启用过早易损伤血管壁,引起出血、血栓形成、假性动脉瘤、血管狭窄等并发症。但有部分患者在内瘘成熟前需要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现临床上一般多采用静脉插管建立临时血管通路作为内瘘成熟前的过度。但静脉插管不仅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容易出现感染、出血、脱管等并发症。鉴于此,为减轻患者的痛苦,可提前启用动静脉内瘘,提前启用可变被动等待为主动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使动静脉内瘘在被动充盈刺激下,代偿性扩张,管壁增厚,提前成熟达到充分透析的要求。同时提前启用动静脉内瘘可使手术引起的水肿迅速消退,从而达到理想的血流量,减轻患者的痛苦。正确的穿刺方法和熟练的穿刺技术是动静脉内瘘提前启用的关键。根据报道[13],提前启用动静脉内瘘,最早为内瘘术后7d,穿刺时采用大角度(35-400),可以明显减轻疼痛感;穿刺后将动脉穿刺针旋转成斜面向下,可有效预防由于负压的抽吸作用而出现的针头吸壁现象,保证足够的血流量;透析开始时应逐步增加血流量,禁止强行提高血流量,以免在血流量不足时引起动静脉内瘘血管痉挛;采用顺血流方向穿刺法成功率明显提高。

    4.穿刺时止血带的运用

    动静脉内瘘穿刺造成的出血是临床最常见且难以完全避免的并发症之一。接受长期规律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穿刺局部皮肤增厚、皮肤组织韧性增加,血管壁增厚、变硬、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由于肝素的应用和病情需要,动静脉内瘘部位每周要接受3次反复穿刺,加之选用的16号穿刺针头直径较大,这些因素都可导致内瘘穿刺点容易出血,这样既浪费患者的血液又增加了患者的恐惧感。因此,通过提高穿刺技巧,减少出血,成为血液透析中心护理研讨的重要内容之一。, 百拇医药(刘进华 凌芳)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