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相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抗凝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异质性,脑出血,1资料与方法,1纳入与排除标准,2文献检索策略,3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4纳入文献偏倚风险评估,5统计学分析,2结果,1文献检索和筛选,2纳入文献基本信息和偏倚风险评估结果,3
王运香,齐旭慧,蔡焕焕,鲁志兵1.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血管内科(武汉 430071)
2. 武汉大学心肌损伤与修复研究所(武汉 430071)
3.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科(武汉 430071)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常见病因[1-3],在各种心源性卒中病因中,AF 相关性IS 在90 d 时发生不良功能结局的风险更高[4],并且AF 与IS 复发密切相关[5]。抗凝治疗是AF 相关IS 二级预防重要的一部分,且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ew oral anticoagulants,NOAC),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艾多沙班、达比加群酯,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效果更优[1,6-10]。研究表明IS 复发风险在患病后最初几天内最高[11]。另一方面,AF 相关IS 出血转化风险较高[12],早期抗凝又具有相当大的出血风险。因此,抗凝治疗开始时间在临床上一直没有定论。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和欧洲卒中组织指南对此都缺乏具体建议[7-8]。有研究表明最佳抗凝治疗窗口为4~14 d[11],基于此研究,有指南推荐在卒中发作后4~14 d 开始口服抗凝治疗[13]。然而,近期研究表明4 d 内或者更早开始应用NOAC 抗凝并不劣于延迟抗凝[14-16]。因此,本文尝试收集目前已发表的临床研究,以评估在AF 相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发作后3 d 内应用NOAC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为AF 相关AIS 患者;(2)研究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RCT)或非随机临床试验;(3)干预措施:试验组服用NOAC早期抗凝(≤3 d)治疗,对照组服用NOAC 延迟抗凝(>3 d);(4)结局指标:①安全性终点:大出血、症状性脑出血(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sICH)、全部脑出血;②有效性终点:IS 复发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总缺血事件(包括IS 复发、TIA及其他部位栓塞性事件的综合)。
排除标准:(1)研究对象为动物;(2)对同一组研究对象,在不同随访时间段内,只纳入数据最完整或随访时间最长的研究;(3)数据不全、无法提取结局指标或无法获取全文的研究;(4)个案报道、会议报告、综述性文献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74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