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人人健康》 > 2010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3194355
基因预测:遇见未来的自己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15日 《人人健康》2010年第6期
     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被逐一解密,基因检测技术在全世界方兴未艾。也许不久之后,不再是生辰八字、也不再是星座属相,而是科学技术充当起你的“算命先生”,它用冷静到不容置疑的语气,揭示出你的性情、天赋、甚至在未来会患有某种疾病……

    “未卜先知”的基因检测,究竟是新技术,还是伪科学?提前预测出未来的自己——你,做好准备了吗?

    后基因组计划:人类共有的“生命天书”

    我们都知道,人一共有23对染色体,上面分布了30亿个碱基对,他们构成了一个人的全部遗传信息。

    从某种程度上说,染色体仿佛是一部“生命天书”。这部“天书”上一共只有4个字母:A、C、G、T,分别代表一种碱基;他们三个一组构成特定的“单词”,这部“天书”一共有10亿个这样的词,完全称得上是一部“鸿篇巨制”。假设你每秒读一个词、每天念8小时,那么需要100年的时间才能读完这部书。

    1985年,美国科学家率先提出:我们能不能把这部“天书”破译出来呢?这项工作最终于1990年启动。由于工作量过于浩大,美国联合了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一起参与进来,包括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还有中国。这项计划一共投入30亿美元,平均破译一个“字母”,需1美元。

    2006年,随着“块头”最大的1号染色体测序工作的完成,解读“生命之书”的最后一个章节也被破译成功。先前,虽然科学家不止一次宣布该计划完工,但推出的均不是全本,而是人类基因组草图。这一次,科学家杀青的“生命之书”更为精确,覆盖了人类基因组的99.99%。

    不过,这还只是把这部“鸿篇巨制”中每一个字母忠实地记录下来而已,我们依然不明白这部书究竟讲了些什么,哪些排列组合表示一个基因?而这种基因又如何决定了人的行为?

    解读生命天书的工作属于“后基因组计划”,是各国科学家当前都很关注的一个课题。科学家已经在“天书”中破译出3万个左右“小故事”,每个“小故事”就是一个基因,各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的组合又能呈现出另外的不同功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60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