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毒品——看不见的“隐形杀手”
2013年4月16日下午,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该校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经抢救无效,于当天下午3点23分在上海中山医院去世。上海警方表示,在该生寝室饮水机内残留水中检测出有毒化合物成分,认定其寝室室友林某有作案嫌疑,目前林某已被警方刑拘。黄洋被投毒事件发生后,多年前的校园投毒案件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1994年清华女生朱令铊中毒,历时19年未能侦破。除了朱令事件,1997年5月,北京大学发生全国第二起铊投毒案件,犯罪嫌疑人王晓龙是两名受害人的同学。2007年6月,中国矿业大学发生3名大学生铊中毒事件。不少人由此认为化学品中毒事件有所增多,更有市民由于对化学药品的不了解而表现出恐慌情绪,甚至对生活中的饮用水也时常表示怀疑。据悉,清华朱令案和此次的复旦投毒案件,导致中毒的化学品分别是“铊”和N-二甲基亚硝胺,均属于罕见的化学品,前者在当时的北京仅有20多家单位持有,后者则没有市场买卖,并且普通医院也没有库存,仅作为食品药品研究之用,只存在一些学校研究机构的实验室内,一般都有严格的使用登记管理程序,所以大家不必过于敏感和紧张。但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化学品中毒都不会具有特征性症状,提醒大家一旦出现突发性的呕吐、休克、血压低等疑似化学中毒症状,应尽快前往医院做血液检查并对症下药。
在以上投毒事件中,投毒学生对化学品的专业知识都有所了解,有的甚至可谓是“行家”。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8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