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人人健康》 > 2019年第10期
编号:13423224
分析肠系膜脂膜炎的CT诊断及影像学特征(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5月15日 《人人健康》 2019年第10期
     1.3 观察指标

    观察多层螺旋CT诊断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并总结其影像学表现与特征。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 版本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n/%表示计数资料,一般选择χ2 检验;“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一般选择t检验。把统计学差异采用P<0.05表示。

    2.结果

    40例肠系膜脂膜炎患者经CT影像检查,诊断出18例为炎性渗出型,12例为纤维化型,10例为脂肪坏死型;总结CT影像学表现及特征,发现所有患者的病变部位在肠系膜根部的小肠系膜中,自肠系膜根部沿肠系膜血管向腹部延伸、边缘清晰、密度不均匀的脂肪密度片状影或肿块影,CT值在-80~-19Hu左右,增强CT扫描,病变在动脉期无明显强化,可见结节影与明显的“假包膜征”以及脂环征。具体见表1。

    3.讨论

    肠系膜脂膜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病理改变主要以肠系膜增厚为主,也是一种良性肿瘤病变,也可伴随部分恶性疾病,需要及早诊断和治疗,引起临床重视。肠系膜脂膜炎的主要病理类型有纤维化型、脂肪坏死型以及炎性渗出型,分析认为结合CT影像,能够提高疾病判断正确率。早期肠系膜脂膜炎的临床表现以炎性渗出病变为主,病理变化常以渗出为主,浸润的炎细胞常为中性粒细胞,经螺旋CT扫描发现病变部位的密度显著上升,并呈雾样改变。中期肠系膜脂膜炎的临床表现为脂肪细胞坏死、肠系膜营养不良、假包膜完整或不完整,炎症发生自限性反应。晚期肠系膜脂膜炎的病变类型为纤维化型,出现典型的肉芽组织和纤维化。因此,本研究经CT影像扫描均与上述相符。

    总之,肠系膜脂膜炎的CT诊断及影像学特征有助于疾病鉴别和诊断,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勇华,王鹤翔. 肠系膜脂膜炎的CT表现与鉴别诊断[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5,12(3):314-315.

    [2]瞿俊晨,丁庆国,王文保,等. 腸系膜脂膜炎的CT及MRI诊断[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7,15(3):280-282., http://www.100md.com(孙隆)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