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
【关键词】心理护理;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极高的致死、致残率,且发病时病情危机,手术难度较高,患者在紧张、劳累血压升高时易发生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治疗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本次实验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6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选用随机分组法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5岁~68岁,平均年龄(51.79±10.24)岁,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6岁-69岁,平均年龄(52.36±10.47)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固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包括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体征变化情况,定期检测患者心率、血压、脉搏情况,遵照医嘱,为患者进行用药护理,定期进行健康宣教,以及疾病护理的相关知识,日常指导患者进健康饮食,保持患者病房空气流通,室内环境安静不嘈杂,有利于患者休息,叮嘱患者养成良好的休息习惯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安抚患者情绪,患有颅内动脉瘤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应主动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关心体贴患者,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控制,积极面对疾病治疗,主动倾听患者的想法,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建议。(2)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言行举止,语言变化等,如有异常应及时纠正,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了解其家庭状况,亲属关系等,告知亲属多陪伴患者,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消除患者的恐惧、疑惑的心理。(3)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深呼吸,使紧张收缩的肌肉变得放松,转移注意力,减轻精神压力负担,专注于声音,呼吸,运动等方面。调节紧张的精神状态,减轻患者抑郁、焦虑、恐惧的情绪,转移专注疼痛的注意力,针对卧床病人,可以给予音乐干预,播放患者喜欢或者较为舒缓的音乐,有助于调节患者情绪。提高患者对围术期护理的满意度目。积极与患者的家属沟通,给予孩子支持,做好患者的精神支柱。
1.3观察指标本次研究记录观察两组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事故后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的病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患者抑郁程度评判标准按照(SDS)评分,53分为标准评分,<53分为心理健康,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
1.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心理状态,情绪进行评分数据显示,经干预前两组患者SDS、SAS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極高的致死、致残率,且发病时病情危机,手术难度较高,患者在紧张、劳累血压升高时易发生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传统的开颅进行动脉瘤切除术,介入治疗风险性较小,但是该病预后效果对护理要求极高,需医护人员时刻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病情变化,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等变化情况。患者心理状态并不容乐观,多会产生自卑、焦虑、悲观等负面情绪,影响治疗效率及效果。此时,除给予患者积极治疗,施以有效的护理同样重要。心理护理的开展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通过方式灵活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
本次研究结果充分显示充分说明通过安抚患者情绪,密切关注患者的言行举止,语言变化等,以及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等方面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的焦虑、抑郁的情绪,缓解恐惧心理,转移疼痛注意力。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效果明显,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http://www.100md.com(黄爱珍)
颅内动脉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极高的致死、致残率,且发病时病情危机,手术难度较高,患者在紧张、劳累血压升高时易发生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治疗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本次实验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6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选用随机分组法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5岁~68岁,平均年龄(51.79±10.24)岁,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6岁-69岁,平均年龄(52.36±10.47)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固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包括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体征变化情况,定期检测患者心率、血压、脉搏情况,遵照医嘱,为患者进行用药护理,定期进行健康宣教,以及疾病护理的相关知识,日常指导患者进健康饮食,保持患者病房空气流通,室内环境安静不嘈杂,有利于患者休息,叮嘱患者养成良好的休息习惯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安抚患者情绪,患有颅内动脉瘤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应主动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关心体贴患者,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控制,积极面对疾病治疗,主动倾听患者的想法,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建议。(2)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言行举止,语言变化等,如有异常应及时纠正,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了解其家庭状况,亲属关系等,告知亲属多陪伴患者,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消除患者的恐惧、疑惑的心理。(3)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深呼吸,使紧张收缩的肌肉变得放松,转移注意力,减轻精神压力负担,专注于声音,呼吸,运动等方面。调节紧张的精神状态,减轻患者抑郁、焦虑、恐惧的情绪,转移专注疼痛的注意力,针对卧床病人,可以给予音乐干预,播放患者喜欢或者较为舒缓的音乐,有助于调节患者情绪。提高患者对围术期护理的满意度目。积极与患者的家属沟通,给予孩子支持,做好患者的精神支柱。
1.3观察指标本次研究记录观察两组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事故后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的病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患者抑郁程度评判标准按照(SDS)评分,53分为标准评分,<53分为心理健康,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
1.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心理状态,情绪进行评分数据显示,经干预前两组患者SDS、SAS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極高的致死、致残率,且发病时病情危机,手术难度较高,患者在紧张、劳累血压升高时易发生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传统的开颅进行动脉瘤切除术,介入治疗风险性较小,但是该病预后效果对护理要求极高,需医护人员时刻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病情变化,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等变化情况。患者心理状态并不容乐观,多会产生自卑、焦虑、悲观等负面情绪,影响治疗效率及效果。此时,除给予患者积极治疗,施以有效的护理同样重要。心理护理的开展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通过方式灵活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
本次研究结果充分显示充分说明通过安抚患者情绪,密切关注患者的言行举止,语言变化等,以及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等方面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的焦虑、抑郁的情绪,缓解恐惧心理,转移疼痛注意力。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效果明显,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http://www.100md.com(黄爱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