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脑梗塞偏瘫病人中社区综合康复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研究
【关键词】老年脑梗塞;偏瘫;社区;综合康复护理路径;应用效果
脑梗塞所致偏瘫是脑梗塞最为常见并发症,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较高,需要进行长期康复治疗,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社区是老年脑梗塞偏瘫患者的主要治疗场所之一,肩负着老年脑梗塞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重任。大多数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低下、合并基础疾病较多,康复的难度较大,按照常规护理方法很难获得满意恢复效果Ⅲ。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护理流程,以提升护理的针对性、科学合理性。本研究进一步分析老年脑梗塞偏瘫病人中社区综合康复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9年8月在我社区治疗的80例老年脑梗塞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0,女50例,年龄60~95岁,平均年龄(78.6±7.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脑梗塞偏瘫诊断标准,经头颅CT检查确诊,经系统治疗后遗留不同程度偏瘫;肌力在0-1级21例、2级32例、3级27例;排除合并意识或精神障碍、合并其他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1.2方法实施综合康复护理路径。①成立康复小组,建立患者档案。由社区全科医师、康复医师、护理^员组成康复小组,进行相关脑梗塞偏瘫后的康复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后上岗;女集社区所辖患者的一般资料,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病情、康复锻炼情况等,围绕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康复训练计划。②个体化康复指导。营造良好康复治疗环境,除去门槛,在病床周围留置一定活动空间,便于坐轮椅的患者活动;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及家庭随访,不断强化康复训练知识,使患者意识到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并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多关心患者,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积极主动进行康复训练。③实施康复训练。康复训练以康复器械和康复师手法治疗为主,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中频治疗、气压治疗、脑电治疗、激光治疗、红外线治疗、牵引治疗、干扰电治疗等;实施肢体功能锻炼,早期以患侧肢体被动及主动活动为主,如上肢的外展、内收、内旋、外旋、屈伸、旋后等,下肢的屈膝、屈髋等,活动患侧大小关节,每个关节活动5~10遍,每天2次;健侧肢体带动患俱_J肢体主动运动、辅助患者进行患侧运动等,逐步提升患侧肢体的肌力及活动度,直至能够辅助患者进行坐位训练和步行训练。每3个月评定1次康复效果,根据评定结果及时调整康复训练计划和康复治疗项目。
1.3疗效判断标准显效:偏瘫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言语清晰,肌力达到Ⅳ-V级,生活完全自理;有效:偏瘫肢体功能部分恢复正常,言语比较清晰,能够拄拐步行,肌力提高2级,生活部分自理;无效:偏瘫肢体功能无明显改善,言语不清,肌力无变化,生活无法自理。
1.4观察指标护理前后洋估Fugl-Meyer肢体功能评分(FMA)和Barthel指数评分(BI)变化;护理后评估生活质量,选取SF-36量表中的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整体健康等。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均数±标準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行xz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所有患者康复疗效分析,见表1。
3.讨论
脑梗塞属于脑血管危急重症,具有很高的致残致死率,临床统计显示,每年新发的脑梗塞患者约3/4丧失劳动力,因此提高脑梗塞偏瘫患者的恢复质量是康复期治疗的主要任务。脑梗塞偏瘫后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积极的治疗和康复训练能够促进神经突触的再生,发挥神经系统可塑性,有利于高级中枢神经回路的再通,神经功能代偿,最终实现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社区综合康复护理略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将康复护理延续到社区及家庭,通过成立康复小组、健康健康档案、制定个体化康复策略,激发患者的治疗信心,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和康复治疗。通过不断纠正患肢的异常姿势,锻炼肌力,促进各个关节的血液循环,能有效建立神经侧支循环,重建神经轴突突触联系,达到中枢神经代偿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经综合康复护理路径后,康复有效率为95%,FMA评分和BI指数明显升高,SF-36评分各指标也明显提高。充分说明综合康复护理路径能够持续、系统、针对性的训练患者肢体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升整体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老年脑梗塞偏瘫患者中社区综合康复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确切,有效提升了肢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http://www.100md.com(郭雯婷)
脑梗塞所致偏瘫是脑梗塞最为常见并发症,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较高,需要进行长期康复治疗,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社区是老年脑梗塞偏瘫患者的主要治疗场所之一,肩负着老年脑梗塞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重任。大多数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低下、合并基础疾病较多,康复的难度较大,按照常规护理方法很难获得满意恢复效果Ⅲ。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护理流程,以提升护理的针对性、科学合理性。本研究进一步分析老年脑梗塞偏瘫病人中社区综合康复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9年8月在我社区治疗的80例老年脑梗塞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0,女50例,年龄60~95岁,平均年龄(78.6±7.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脑梗塞偏瘫诊断标准,经头颅CT检查确诊,经系统治疗后遗留不同程度偏瘫;肌力在0-1级21例、2级32例、3级27例;排除合并意识或精神障碍、合并其他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1.2方法实施综合康复护理路径。①成立康复小组,建立患者档案。由社区全科医师、康复医师、护理^员组成康复小组,进行相关脑梗塞偏瘫后的康复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后上岗;女集社区所辖患者的一般资料,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病情、康复锻炼情况等,围绕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康复训练计划。②个体化康复指导。营造良好康复治疗环境,除去门槛,在病床周围留置一定活动空间,便于坐轮椅的患者活动;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及家庭随访,不断强化康复训练知识,使患者意识到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并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多关心患者,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积极主动进行康复训练。③实施康复训练。康复训练以康复器械和康复师手法治疗为主,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中频治疗、气压治疗、脑电治疗、激光治疗、红外线治疗、牵引治疗、干扰电治疗等;实施肢体功能锻炼,早期以患侧肢体被动及主动活动为主,如上肢的外展、内收、内旋、外旋、屈伸、旋后等,下肢的屈膝、屈髋等,活动患侧大小关节,每个关节活动5~10遍,每天2次;健侧肢体带动患俱_J肢体主动运动、辅助患者进行患侧运动等,逐步提升患侧肢体的肌力及活动度,直至能够辅助患者进行坐位训练和步行训练。每3个月评定1次康复效果,根据评定结果及时调整康复训练计划和康复治疗项目。
1.3疗效判断标准显效:偏瘫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言语清晰,肌力达到Ⅳ-V级,生活完全自理;有效:偏瘫肢体功能部分恢复正常,言语比较清晰,能够拄拐步行,肌力提高2级,生活部分自理;无效:偏瘫肢体功能无明显改善,言语不清,肌力无变化,生活无法自理。
1.4观察指标护理前后洋估Fugl-Meyer肢体功能评分(FMA)和Barthel指数评分(BI)变化;护理后评估生活质量,选取SF-36量表中的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整体健康等。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均数±标準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行xz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所有患者康复疗效分析,见表1。
3.讨论
脑梗塞属于脑血管危急重症,具有很高的致残致死率,临床统计显示,每年新发的脑梗塞患者约3/4丧失劳动力,因此提高脑梗塞偏瘫患者的恢复质量是康复期治疗的主要任务。脑梗塞偏瘫后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积极的治疗和康复训练能够促进神经突触的再生,发挥神经系统可塑性,有利于高级中枢神经回路的再通,神经功能代偿,最终实现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社区综合康复护理略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将康复护理延续到社区及家庭,通过成立康复小组、健康健康档案、制定个体化康复策略,激发患者的治疗信心,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和康复治疗。通过不断纠正患肢的异常姿势,锻炼肌力,促进各个关节的血液循环,能有效建立神经侧支循环,重建神经轴突突触联系,达到中枢神经代偿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经综合康复护理路径后,康复有效率为95%,FMA评分和BI指数明显升高,SF-36评分各指标也明显提高。充分说明综合康复护理路径能够持续、系统、针对性的训练患者肢体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升整体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老年脑梗塞偏瘫患者中社区综合康复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确切,有效提升了肢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http://www.100md.com(郭雯婷)